介绍:
简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现状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执行,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客观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和潜力,确定其经济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审计活动。然而,目前我国审计理论和实践工作中没有可用的统一的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评价缺乏成熟、明确的专业指南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很难统一,甚至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别。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时,评价标准单一、多重视定量评价等情况,造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不全面、准确性差。
(二)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与客观性评价标准是关于经济效益审计能否深入有效进行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为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可观性提供指导。没有科学可行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就不能科学地衡量经济效益的高低,审计人员就无法作出经济效益高低、优劣的结论,无法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也无法监督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损失浪费现象和只顾本单位微观效益,而忽视国家宏观效益的情况的发生。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要使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审计结果较为客观、全面和准确,就须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构建中遵循一系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要客观而全面地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必须确定其具有综合的衡量指标和评价标准,即指标的设计既能反映企业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又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既反映当期微观经济效益,又考虑评价长期宏观经济效益的需要,并且尽可能满足各部门、多方位、各阶段的需要。因此,审计评价既要有财务指标,又要有非财务指标;既要有静态指标,又要有动态指标。这样才可避免审计评价工作出现遗漏,才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
(二)先进合理性原则评价经济效益的审计标准应先进与合理,即在技术上先进,在经济上合理。技术指标要先进但不应高不可攀,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经济指标要合理,但这种合理并不排斥先进性,关键是要切合实际,这样才可起到发挥动员群众,激励积极性,挖掘潜力的作用。
(三)促进性原则确定的评价经济效益的审计标准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具有促进作用,即选用比被审计单位已经达到的水平更高的指标,只要选用比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稍高的指标就会产生促进作用,这样也有利于鞭策落后的审计标准予以改进提高。
(四)可比性原则在制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中,要考虑一定范围内的统一。有的还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尤其是同类企业能够相互评比,起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作用,促使其共同提高,这样有利于横向比较;同时,选择、确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时,要便于本单位的有关标准在不同时期互相比较,从而也有利于纵向比较。
(五)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无论是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还是指标的计算,均应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三、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指标。
(一)反映管理水平与能力的指标评价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可从管理人员的技术构成水平(如职称比例、学历比例等),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有效,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进行判断,也可以将其分为各种要素,并采用评分法加以量化,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评价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
(二)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根据负债期限的长短,分别设置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结合企业现金流动情况进行运作,具体设置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及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是反映经营水平效果的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现金比率是指现金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它是用来衡量可以直接偿债的资产的偿债能力,该比率反映企业实际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实际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就越强。
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新的指标的选择和设置,主要从反映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成本控制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状况等八个方面考虑,形成了由总资产贡献率、利税占有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八项指标组成的新指标体系。新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1、八项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公式:
①总资产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
其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总计的算术平均值。
②利税占有率。该指标是从企业总产出规模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实力,比率越高,则企业的竞争力越高。计算公式:
利税占有率=企业利税总额÷行业利税总额×100%
其中:利润总额为税前利润总额。税收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
③资本保值增值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计算公式为:
资产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总计减负债总计。
④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及负债均为 报告期期末数。
⑤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围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累计月数
⑥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
⑦全员劳动生产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全员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12/累计月数
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有哪些?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要求其既要反映出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还要能够侧面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设置的具体意义。基于此,经济效益综合指标还应当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划分,通过这样一种划分方式来避免指标出现重复或者是遗漏,且在对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加以利用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
3.可行性原则
评价指标设置的目的是应用,因此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自身的可行性也是非常关键的。要从实际出发保证其可行性和可比性,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到简单可测。可比性主要强调的是评价对象之间能够通过所设置的指标体系来进行比较和衡量,而可测则是强调能够根据指标体系的数据特点来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通过上述方法处理,一般都能够保证评价对象处于可量化描述的状态之中,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无论是进行必要的计算还是进行基本的评估都是十分方便快捷的。
二、我国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处于较快的发展状态,在发展过程当中,各企业都希望通过自身经济效益的准确评价来对后续工作进行指导和启示,因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一线工作人员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使得我国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能够日益完善和科学。财政部在2002年制定并颁布了一套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产销衔接、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超出效率和盈利能力等6个具体的方面制定出了3个层次共28项指标,这套指标主要是根据改革后的财税制度和会计制度制定出来的,采用的也是新的会计指标,因此在实际利用环境中能够科学合理地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当然,这样一套指标在应用过程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在应用实践的过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本文主要结合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存货周转率和保值增值率等四个评价指标进行说明、分析和探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短期债务的能
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⑦全员劳动生产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全员生产率=工业增
济效益审计能否深入有效进行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为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可观性提供指导。没有科学可行的经
流动负债的比值,它是用来衡量可以直接偿债的资产的偿债能力,该比率反映企业实际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实际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就越强。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有哪些?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要求其既要反映出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还要能够侧面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