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 1、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优势和趋势
- 2、如何认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特点
- 3、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被公认为在推动小企业发展,塑造企业家精神方面功不可没
- 4、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下跌,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优势和趋势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这一点也为严密的定量分析所证实。(注:张幼文、黄仁伟:《2003中国国际地位报告》,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4月版,160-172页。)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美国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竞争优势作了分析。近20年过去了,美国的竞争优势又发生了何种变化呢?本文试图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入手,揭示当代美国的竞争优势。根据迈克尔•波特的有关论述,一国的竞争优势是指有别于其他国家、并最终能增强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种因素的最佳组合,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一国支撑其产业竞争力的环境。
一、美国天然资源性产业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时期,美国部分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生产率跃居世界各国之首,开始确立其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进而成为全球经济霸主。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列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美国产业中,不仅有高度依赖天然资源的美国传统产业(如黄豆、大米、小麦、煤炭等),也有工业化社会的代表性产业,如飞机、电脑、电子管、有机化学品、办公事务机器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显示美国优势产业的多样性。(注: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
至10多年后的1985年,从列入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的美国产业来看,美国产业的优势产业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即天然资源性产业(如玉米、甜菜、烟草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飞机、医疗设备等)依然并存。与70年代初相比,美国与其他国家出口结构逐渐升级形成鲜明对照,在列入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的美国产业中,以天然资源为主的产业从 19个增加到了22个,天然资源性产业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达到了24.2,远高于日本和德国。(注: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498页。)
1985年以来,美国经济最大的变化是增长强劲,由此美国重新恢复了经济强国的信心。2000年美国商品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2%,市场占有率高于这一比率的商品有43类(见表1),这些商品相对于其他美国出口商品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商品占美国当年全部出口的64.8%。在43类商品中,属于以天然资源为主的产业有8个。
表1 2000年美国43类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商品
SITC 商品类名 顺序 世界市场
占有率(%)
263 棉花 1 48.4
598 其他混合的化工产品 2 42.5
222 大豆、花生 3 42.1
792 航空器及其零件 4 36.8
714 引擎及其零件 5 32.1
774 医疗用电器设备 6 30.2
874 测量分析用仪器 7 29.2
723 建筑用机器及零件 8 28.0
122 烟草 9 25.0
541 药品 10 24.5
041 小麦 11 24.0
728 工业用加工机械及零件 12 22.1
784 汽车零件、附属品及其他 13 21.9
251 纸浆 14 20.9
625 橡胶轮胎、内胎及其他 15 20.5
081 饲料、豆粕、植物油渣 16 20.3
713 内燃机及其零件 17 20.0
743 鼓风机、压缩机、离心机等 18 19.1
582 酚醛、聚酯等重合物 19 18.9
892 报刊杂志、票证等印刷品 20 18.8
011 食用动物肉 21 18.5
699 锁、装璜用和家具用金属饰品 22 18.0
741 加热用或冷却用设备及零件 23 17.7
776 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24 17.4
511 碳氢化合物及其诱导体 25 17.3
898 乐器、音像纪录媒介 26 17.1
752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27 16.9
745 其他非电动式机械和工具 28 16.8
759 751、752的附属品和零件 29 16.6
744 起重等搬运物品用机械 30 16.5
736 金属加工机械及零件 31 16.2
893 其他人造塑料制品 32 16.1
772 电路开关、连接设备 33 15.3
057 水果 34 14.2
773 电缆、绝缘材料等输电设备 35 13.5
583 聚乙烯等诱导体 36 13.4
651 纺织纱线 37 13.0
778 其他电气设备 38 12.8
749 轴承等非电动式机械的零件 39 12.4
782 货车及特种车辆 40 12.4
771 变压器、整流器等电气元件 41 12.1
515 有机化合物 42 12.1
514 谷氨酸、糖精等氮化合物 43 12.1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联合国《2000国际贸易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需要指出的是,迈克尔•波特使用的是“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4位和5位分类的数据。由于联合国《国际贸易统计年鉴》自1994年起只公布3位分类的数据,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普遍低于迈克尔•波特计算的结果,因此表1不能简单与上述70年代初和1985年数据相比。尽管如此,表1说明,在当今美国的竞争优势中形成的优势产业仍然集中于天然资源性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表1与美国1985年数据相比,竞争力突显的是:SITC263;竞争力增强的是:122、541、774;竞争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是:222、792、 874;竞争力下降的是:651;竞争力丧失的是:321的煤和焦炭、241的原木,这两类产业曾经是1985年美国的优势产业。
在表1中,有14类商品(即598、874、728、 784、713、743、582、741、744、736、778、772、749、782)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共有的,都是三国各自的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美国在这14类商品中有11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日本和德国。这说明,美国这一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建立在比日本和德国更广泛、竞争力更强大的产业群基础之上的。
二、美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与服务业在许多国家中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一样,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当今,一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的确立和提升不权通过货物贸易,而且还通过服务贸易来实现;一国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能否形成竞争力强的制造业,还体现在能否形成竞争力强的服务业。
与日本和德国相比,在美国的竞争优势中形成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要强大得多。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也是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国。 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2908.8亿美元,占全球的19.7%,进口额达2170.7亿美元,占全球的14.5%,并实现738.1亿美元的盈余。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在服务贸易中的许多项目上如旅游服务、政府服务和大部分其他民间服务贸易有很强的竞争力,这导致服务贸易整体上出口大于进口。根据表2,美国在四个服务贸易大类中最具竞争力的是“运输与旅游以外的民间服务贸易”,在这类服务贸易中,依据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前五大服务贸易领域依次是文化与娱乐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等使用费(技术贸易)。
表2 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单位:10亿美元;%
出口 进口 进出口收支 竞争
力指数
运输服务 50.95 65.27 -14.32 -12.3
旅游服务 97.45 66.85 30.60 18.6
政府服务贸易 18.77 16.01 2.76 7.9
运输与旅游以外的民间服务贸易 123.71 68.94 54.77 28.4
电讯服务 4.09 5.80 -1.71 17.3
建筑服务 5.26 0.42 4.84 85.2
保险服务 2.41 9.20 -6.79 -58.5
金融服务 17.04 4.49 12.55 58.3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 4.90 1.04 3.86 65.0
专利等使用费 38.03 16.10 21.93 40.5
其他商业服务 45.56 31.76 13.80 17.8
文化与娱乐服务 6.42 0.13 6.29 96.0
合计 290.88 217.07 73.81 14.5
竞争力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100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统计年鉴2001》的数据计算。
文化和娱乐服务
美国历史虽短,但却在舞蹈、音乐、电影、戏剧等领域为人类贡献了许多老少咸宜、长盛不衰的作品,例如充满想象力的现代舞蹈、为各国儿童带来欢乐的迪斯尼乐园及相关产品、“好莱坞”电影”等无不风靡世界。美国文化和娱乐服务在世界的传播,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例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票房收入占到全世界电影票房收入的80%以上),而且通过这种文化输出,美国的竞争优势更巩固也更丰富。
建筑服务
以钢铁为中心的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建筑工程学的发展,电梯和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导致出现了美国首创的建筑形式——摩天大楼,它被认为体现了美国精神。以后,美国始终依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始终站在世界建筑的前沿。目前,美国有世界最大的建筑工程事务所,汇集了世界各国顶尖的建筑大师(如贝聿铭等)。近年各国普遍重视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许多国家的城市都出资让美国人设计其标志性建筑(如上海的金茂大厦、东京的国际论坛广场等)或整个街区。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
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第一台台式电子计算机、第一只半导体晶体管、第一块集成电路都诞生在美国,因此美国一直是世界信息技术的领导者。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美国本国以及各国对信息服务的巨大需求。从80年代开始,美国的信息服务业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美国政府也对增强本国信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予以特别的关注,在GATT以及后来的WTO等的多边谈判中,美国一直为本国信息服务业突破各种限制进行不懈的努力。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中最大的门类是计算机专业服务,它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计算机系统集成、用户专用程序设计和专业咨询与培训,美国在这三方面的实力都是世界最强的。
金融服务
与国际金融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银行相比,美国银行的海外扩张起步较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领域中霸主地位的确立,美国银行的国际金融活动才在各方面领先于欧洲的发达国家,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在WTO的多边谈判中,美国利用其金融服务贸易的优势地位,一方面逼迫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要求开发金融市场,为本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寻找利润源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又注重保护自己的金融市场。例如1995年7月正是由于美国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开发程度不够美国的要价,拒绝给所有成员方最惠国待遇,并单方面退出《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导致这一协定在当时只能成为一个临时性协定。在美国的服务贸易中,金融服务贸易的增长尤其迅速,1986年至2000年,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额从51.6亿美元增长至 215.3亿美元。(注: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CEA,Washington D.C(2002.2).)
专利等使用费(技术贸易)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形态向着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方向演进。一国技术贸易地位的提高,不仅可以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而且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高效益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使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从宏观上看,美国的科技与经济实现了这种良性循环。美国技术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其知识产权制度的成熟。在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为了“复兴美国”,出台了被称之为“偏袒专利权”的政策 (ProPatent Policy),主要内容是扩大专利的权利范围,既重视专利使用费的费率,又提高了侵权赔偿费。这一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了美国保持其技术上的竞争优势。
在表2中,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还有旅游服务,这一项目主要包括国际观光和教育服务两项内容。其中美国的教育服务的竞争力远高于旅游业,因为虽然有世界各国的游客光顾美国,但也有大量美国人前往世界各国旅游。而美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以其自由竞争的学术氛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每年在美国各类高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超过50万人,在美外国留学生远远多于去国外留学的美国人。美国2000年教育服务出口达102亿8700万美元,这一金额超过了美国传统出口商品小麦和玉米的总和,而教育的进口则只有21亿4000万美元。
IMF 并没有公布在表2中的“其他商业服务”的详细分类数据,根据该统计项目的含义,它类似于OECD服务贸易统计中的“专业服务贸易”。但OECD的这项分类统计并不健全,美国只有部分分类数据。表3反映了美国部分“专业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状况,可以发现,美国在这一领域具有竞争力的是法律、会计、审计以及咨询服务,这也是与人们的常识相吻合的。
表3 2000年美国专业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单位:10亿美元;%
出口 进口 进出口收支 竞争
力指数
法律、会计、审计以及咨询 4.91 2.24 2.67 37.3
广告与市场调查 0.41 0.76 -0.35 -29.9
研究与开发
工程设计
农业与采矿业的指导
其他专业技术服务 3.97 2.20 1.77 28.7
企业内服务贸易 28.94 22.44 6.50 12.7
合计 39.01 28.42 10.59 15.7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Statistic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2001》的数据计算。
运输服务、保险服务和广告与市场调查是美国为数不多的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可能与在美国的外国服务商竞争力更强,并从美国本国服务商那里夺得许多市场份额有关。
三、美国竞争优势要义
虽然每个国家国情各不相同,各国竞争优势也各有差异,但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总是由一些因素组成的。迈克尔•波特认为,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由四个基本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及竞争者)和两个附加因素(机遇和政府行为)。限于篇幅,这里集中从知识与技术型人力资源、企业竞争环境、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与企业战略四个方面来论述美国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这四个方面都会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提升一国产业的竞争力。
知识与技术型人力资源
通常,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或所掌握技术难易程度的高低成正比,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比。因此高素质人才不仅有助于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也会增加相关的需求。
美国能够保持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主要受益于美国一贯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自80年代初以来,几任总统都宣称要成为“教育总统”,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培训和吸收人才。随着全民、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美国正迈向群众性知识社会。美国重视教育的标志之一是不断增加教育投资,美国教育投入已从1989 年的353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6350亿美元,教育投资已占美国GDP的7%以上,在发达国家名列前茅。克林顿总统提出,跨入21世纪后,每个小学教室都要与世界联网,大学升学率要达到25%,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美国抓住一切机会大力引进人才也是美国独特的竞争优势。迄今在美国的留学生达491万,大约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3。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核武器和核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问世应用和日新月异,“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和航天技术大发展等等,都是在移居美国的科学家们的参与甚至主导下完成的。 2001年美国政府又出台了《加强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吸纳那些拥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在美国工作但不申请居留的外国人,人才范围涵盖科技、法律、艺术等广泛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美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多、最优势的科技人才,依靠这一大批顶尖的人才,美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美国科学家在世界主要科技文献上发表的论文最多,美国公民在国内外获得的专利最多。
企业竞争环境
美国产业是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绝大多数产业都面临激烈的国内竞争。美国是世界上反垄断政策的发源国,对市场垄断、企业兼并和市场统一定价的做法限制严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反垄断立法以及实践活动适应了世界经济变化的需要。里根执政时期以来,美国实施反垄断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到美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把企业兼并看成是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因而对企业的兼并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在这一时期,美国司法部不再对那些操纵价格、分割市场但没有公开协议的垄断进行追究。司法部当时还撤销了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诉讼,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达成了和解。(注:张德霖:《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理论实践与国外法律规范》,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197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反垄断政策继续延续上述趋势,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被认为美国50多年来最大的反托拉斯案——诉微软垄断案。(注:2001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作出裁决,驳回地方法院法官在前一年6月作出的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但维持有关微软有违反反垄断法行为的判决。2002年11月,美国司法部和微软达成协议,联邦法院迅速批准了这一解决方案。)从微软一案可以看出,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实施反垄断政策进一步重视维护美国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因为在新经济时代,单纯用分拆企业来破除垄断并不能保持和提高一国的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环境
美国技术创新的主角是私人企业。2000年全美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中企业占72.9%,政府部门占27.1%。经历了70年代研究与开发相对停滞的时期以后,最近20多年以来,美国的私人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私人企业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从1985年以前的0.8%左右上升到 2000年的1.8%,发明专利数也由90年代初的每年不到10 万件增加到2000年的超过15万件。(注: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CEA,Washington D.C(2002.2).)
美国企业的科学技术活动与美国的国防建设紧密相连是美国支撑其经济强国的竞争优势之一。从40年代的原子能计划到7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庞大的国防相关计划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客观的研发经费,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了提升技术竞争力的机会。国防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进一步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当今美国的优势产业或多或少与美国国防有关,如飞机制造业、IT产品制造业和电讯服务业等。
此外,美国人不断进取的冒险精神、大型风险投资公司和NASDAQ市场等融资渠道的存在也是推动美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
企业战略
美国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要素流动的好处,通过对外投资和吸引海外投资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这一战略可以说是一种“全球要素组合型发展战略 ”。(注:张幼文:《当代国家优势——要素培育与全球规划》,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222页。)美国既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也是最大的引资国(2002年除外),在许多行业都拥有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
美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比任何国家都强。美国公司现在在全球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建立了大约2.3万个多数控股或少数控股的分公司。多数国外分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向当地市场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服务。据统计,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生产的产品中,约60%在当地销售,约30%返销到美国。(注:〔美〕《外交》2001年5、6月号。)美国跨国公司的实力决定了它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巨大影响,美国跨国公司不仅是当代美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近年美国经济的成功还要归功于80年代以来的企业大刀阔斧的重组和精简。在美国,企业出资人利益更受重视,这有别于德国更重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日本更重视企业员工的利益。美国的做法好处是企业可以避免陷于重重利益冲突而不能自拔从而争得时间上的主动,但容易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和大批裁员的现象。
四、小结——兼论经济强国竞争优势的共性
当今世界经济波诡云谲,一国不进则退,各国无不为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而全力以赴。一国部分竞争优势是该国所特有的,比如美国拥有包括广袤富饶的土地、世界首屈一批的军事强国地位等的“硬力量”,包括移民国家的开放度、美元牢固的国际货币地位、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以及控制国际规则和机制的能力等的“软力量”,都是其他国家所欠缺的竞争优势。尽管如此,对美国等经济强国的分析也表明这些国家竞争优势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
第一,实施既有竞争又有规制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通过竞争,可以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使资源优化组合,提高经济的效率。但竞争具有两重性,没有约束的竞争反过来又会破坏竞争。经济强国长期的实践表明,完善的市场经济除了应该提倡自由竞争、保护竞争以外,还要规范竞争,使得竞争公平、有序、良性。给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企业在这一环境中实现有序竞争和良性竞争是这些国家提高竞争力和保持较高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这些国家走向强国的起点。
第二,重视科学教育的作用,发展知识经济,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大多数经济强国的战后竞争优势更多的并不是来自天然的恩赐,而是通过本国不懈的努力和创造而形成的。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下,初级生产要素供给越来越丰富,因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一国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创造性地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在能在国家间竞争中脱颖而出。经济强国的当代经济发展走的都不是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经济道路,而是走依靠建立在包括发达的科学教育、科学的决策和严格的管理在内的高级生产要素基础之上的高效集约经济道路而实现的。
第三,企业跨国发展已成为经济强国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而增强整个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强国普遍按照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要求,抢占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两端,控制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而将制造组装能力向外转移,发展海外生产基地,建立面向全球开发和配置资源的高效生产体制,形成全球性生产体系,以此更大规模地占领国际市场和强化本国的国家竞争优势。同时,经济强国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注意保护本国产业,实施适以我为主的开放,既最大限度地享受开放的利益,又注意不对国内产生过大的冲击。
第四,在国际市场上崛起一群有竞争力的产业。这些产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服务业。支撑这些产业的是各国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各国许多政策最终是为了形成产业集群而安排的。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特点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增速有所放缓。透过上半年经济数据,在“换挡”发展的新阶段,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等诸多复杂严峻的局面。
8月5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详细解读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应对策略。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
徐绍史: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不平衡,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但增长后劲不足,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虽仍较快,但下行压力增大。美国经济和就业都有改善,但财政减支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增加。日本经济略有起色,但内需依然不振。欧元区状况更加艰难,债务规模还在进一步上升。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长放慢,物价上涨。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日益多样化,一些国家频繁以反倾销、气候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安全审查等为借口,对我设置各种准入壁垒,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记者: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复杂,许多地方、行业、企业都反映压力比较大、日子比较难过,请问对这种情况怎么看?
徐绍史: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许多地方、行业、企业的日子确实比较难过,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但我们也注意到,我国区域、产业、行业、企业之间运行出现了分化,有不少见事早、行动快,能够主动顺应形势变化、加快培育发展新增长点,呈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而上的发展态势。
从区域看,东部地区转型升级起步早、步伐快,服务业、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速稳中略升,为全国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高位继续回落,面临转型的压力加大,但也有许多地方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对经济企稳形成了一定支撑。
从产业看,农业稳定发展,粮食持续丰收。第二产业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不错,高耗能产业增速有所回落。第三产业增速继续稳步提高,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发展迅猛。
从行业看,与居民消费相关的行业好于与投资相关的行业。钢铁、有色等行业较为困难,而医药、食品、汽车、计算机等行业增势稳定,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的增速较快。
从企业看,在市场环境偏紧的情况下,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但也有一批企业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开拓市场,生产和效益状况良好。特别是一批民营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调整,逆势而上,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还面临哪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徐绍史:当前,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化解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仍然多发。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度关注,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记者: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宏观政策取向是什么?
徐绍史:中央已经明确,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有效地激发企业活力。一是更准确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社会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二是注重通盘考虑政策设计,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三是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加强政策协同配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的调控。四是更好地依靠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记者:下半年在进一步扩大内需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
徐绍史: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方面。消费需求方面,重点是提升能力,改善环境,推动升级。提升能力,就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让大家有钱消费。改善环境,就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让大家乐于消费、放心消费。推动升级,就是积极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激发消费热情。当前要注意关注和培育信息消费和服务消费两个重点。
投资需求方面,要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要保证有限的政府投资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主要包括:“十二五”规划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棚户区改造及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具备建设条件的能源项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同时,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成效的评估成果,扩大市场准入,努力破除“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
扩大内需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加强总体规划、统筹谋划,抓紧修改完善城镇化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大力推动户籍、土地、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记者:下一阶段政府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实体经济发展?
徐绍史:近年来,围绕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下一步,在落实并完善已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体说有五个方面。
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落实好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优惠政策。确保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而且要用好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
二是支持企业做优做强。研究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增强海外发展能力。发挥好大企业的支撑作用,鼓励大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三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及时完善细化政策。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
四是进一步清费减负。加强涉企收费秩序的整治规范,进一步清理取消银行业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治理高收费行为。抓紧修订发布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目录。
五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记者: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徐绍史: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高度重视,要求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来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下一步,将不失时机推出一批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再取消、下放和整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积极创新审批方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积极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做好扩大“营改增”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环境价格改革。加快建立居民用电、用水等阶梯价格制度。实施电价制度改革,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做好碳排放、排污权交易试点。
同时,还要深入推进教育、文化、行业协会、公务用车等方面的改革,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记者:下一步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徐绍史: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认真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完善各项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基层就业服务设施建设,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持续就业帮扶。
二是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推进整合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大病保险等工作。推进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三是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设施条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发展需求。
四是稳定价格总水平。加强重要商品的产供销衔接,及时做好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切实降低流通成本,继续加强教育、医疗、涉农等民生价格监管。严厉查处价格欺诈和价格垄断行为。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努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影响。
五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开工建设,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需求。
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严肃查处征地拆迁、生态保护、劳工用工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被公认为在推动小企业发展,塑造企业家精神方面功不可没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保持公司基业常青的法宝来源于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以追求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拥有优秀绩效的企业文化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的、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核心理念、愿景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德鲁克说:“企业目标只有从企业外部的顾客角度才能得到评价”,因此顾客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既参与价值创造活动,也会影响价值实现活动,他们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最终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也会通过对顾客的影响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第二,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第三,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均对企业绩效做出了贡献。企业绩效由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组成,但经济绩效是最根本的,只有经济绩效实现了,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为社会绩效提供基础,而企业社会绩效又会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的实现模式:企业文化——态度——行为——绩效。
2、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第一,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这就好像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成为梁山好汉的共同愿景时,就会产生犹如兄弟般的凝聚力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可以使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出巨大的效率和效益。企业创立初期,基于对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事业的热衷及对企业家的个人品牌的信任,团结一批研发精英,为公司技术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创造巨大的驱动力。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我们知道,永远要做饮料世界的第一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愿景,这也是每个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在他们身上,你可以强烈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在他们身上,你可以强烈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的自豪感,以及要做得比百事可乐更好的强烈欲望和勇气。
第三,孕育无限创造力。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优秀的管理者常借机把愿景转化为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而愿景一旦被转化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就会对员工产生长久的激励,使其积极努力,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之,员工的创造激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日本企业一向注重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善用终身雇佣制和功序列制等制度把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中来,把企业营造成员工自己的家。他们以这种方式传播着公司的文化,使得员工有了创造力的持久激励源,从而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发展神话和辉煌成就。
第四,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他们不仅突破困境,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如此非凡的业绩?当问及他们的领导时,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绩效文化的途径
事实证明,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全体员工相信自己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中工作,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还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让员工和管理者成为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如何确保企业文化成为员工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牵引力?创建企业绩效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培养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对于组织愿景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包含着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共同使命等诸多方面。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的个人愿望或意愿都不尽相同,管理者的愿景与员工的愿景常存在着质的差别。这种情况下,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如果缺乏共同的语言,彼此就不知对方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更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思想和认识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这时,产生发自内心的愿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培养共同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小到大,将组织中某些小团体的共同语言引申为整个组织的共同语言;另一种是由大到小,将组织的语言灌输给全体员工,假以时日,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开展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群体沟通的过程。事实上,只有员工坐在一起学习时,才更容易形成共同语言,使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化为一致的行为。所以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学习,对于构建明确一致的愿景非常重要。
第三,进行深度交流。深度交流是建立清晰明确的愿景的根本。纵向地看,深度交流所要开辟的是每个交流者的内心,而非仅停留在表面;横向地看,它让每个交流者相互自由地交换彼此的想法,达到换位思考的境界。不同角度、不同思维、不同场合、不同内容的进行深入交流,当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成功交融时,收获的永远是1+12的结果。
第四,建立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基于目标责任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以目标和岗位责任为出发点,以目标管理法为基础,在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部门的过程中,通过对部门职责的梳理,确定部门的绩效关键目标的同时明确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上级与部属就目标达成的沟通过程中,以组织和部门的分解目标为前提,结合员工的岗位责任,确定员工各自的绩效关键考核目标;在绩效目标达成的考核中,以对未达成目标的责任追究与员工完成顶定目标的情况作为对其奖惩的依据,实现目标绩效考核的公平。
第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与时俱进,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追求卓越业绩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以人为本,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我们认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追求意识形态范畴的境界,必须是物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要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文化不是空中楼阁,保障建立基于绩效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以完善健全的公司规章制度和薪酬福利体系为基础。
第六,实现自我超越。这一步对于建立愿景来说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只有员工具有自我超越欲望的时候,组织的愿景才能对他产生激励作用。假如员工缺乏自我超越的欲望,或者自我超越的欲望非常小,不但不能构建良好的愿景,即使建立起了明确的愿景,它的激励作用也会严重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对企业的未来失去信心。
三、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奖励企业希望的行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员工通过奖励就会知道企业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最终形成企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通过培养员工以高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就会让员工明白个人的收入是与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以及个人的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员工要想得到奖励,就必须对企业做出贡献并取得一定的业绩。
第一,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追求优秀绩效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预防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弱化或消除企业运行中的障碍,减小管理中的不可预知性,最大可能地预测组织或个人行为以及行为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因此,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影响产生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内在因素,即隐藏在个体和组织中的基本假设。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实树立企业外部形象。
通过企业文化来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立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化解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合适的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系统,适应这个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最大的发挥企业潜力,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有以下特点:奖惩分的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是工作丰富化;提倡多变,鼓励承担责任;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保障股东利益。
第二,竞争中的企业文化塑造,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竞争中的企业文化塑造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企业的首要使命和最主要的使命就是活着,要活着就必须适应周边的环境,并且当环境变化时,你还必须适应。企业文化塑造主要通过让企业提高对企业成员的凝聚力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来实现这个目的。
其实就像自然界一样,许多个体联合起来,对环境的适应力就会增强。如果这个联合体还能对环境产生一些正面影响,生存的来龙去脉机会就会多一些。在企业文化塑造中,主要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内部的凝聚力,通过企业形象及产品、服务文化的塑造来形成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企业适应环境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主动的适应,主动的适应环境能促进经营绩效的提高,并且适应能力越强就提高越多;被动的适应,被动的适应则会造成经营的停滞或危机。
企业要想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就必须时刻保持企业文化的开放与创新,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事业理念来推动企业战略和管理变革,千万不要等到环境逼迫变革的时候才有所动作,因为到那时企业已经丧失了主动权。
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下跌,到底发生了什么?
经济相关性越来越大,涉及面太广。某一地区的波动将导致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美国股市暴跌,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暴跌。1月和2月,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表现良好,尤其是香港股市。它们甚至达到了新高。1月份,香港股市累计上涨近10%,引起了全球关注。在过去的两天里,美国股市领涨全球,全球股市普遍大幅下跌,可谓悲哀。
债券收益率正在上升。正常书籍,债券市场繁荣,股票市场低迷;股票市场繁荣,债券市场低迷,两者负相关,近年来,随着美国股指上涨,美国股市活跃,风险越来越大,市场收益率下降,直到债券市场收益率,此时由于资本盈利,资本将继续流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资本将减少,“击鼓传花”游戏参与者会减少,泡沫会破裂,即股市大幅下跌。
随着美国股指的上涨,对回调的需求越来越大,股市越来越愿意进行调整,这将形成一种期望,市场将朝着这种期望的方向发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009年的6000多点飙升至今天的26000点左右,增长了三倍多。可以说,泡沫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想退出。只要有触发因素,就会有大量的恐慌和引起“踩踏事件”。
自美国大选以来,美国股市一直在稳步上涨。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在过去九年稳步增长,美联储利率一直很低,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利率可能高于预期。利率上升:当美联储加息时,借低成本就会上升。利率会上升,当美国利率上升时,股市通常会大幅下跌。随着股市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而美国国债仍然很低,这将吸引一些投资者。
美国股市的上涨速度正在加快。近几个月来,美国股市几乎以直线的方式上涨,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只有冷却市场,它才能更好地上升。政治因素。我们知道,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政府一直在努力保护企业,并出台了降低企业税、增加进口关税等政策。它增强了企业家的信心,但我们知道政策不能一直保持不变。这可能不是投资者的头号问题,但也会增加他们的担忧。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育系列报告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详细解读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应对策略。记者:如何看待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徐绍史: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不平衡,发达经济体出现了
做法限制严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反垄断立法以及实践活动适应了世界经济变化的需要。里根执政时期以来,美国实施反垄断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到美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把企业兼并看成是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因而对企业的兼并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在这一时期,美国
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及时完善细化政策。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四是进一步清费减负。加强涉企收费秩序的整治规范,进一步清理取消银行业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治理高收费行为。抓紧修订发布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目录。五
事实证明,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全体员工相信自己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中工作,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还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让员工和管理者成为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如何确保企业文化成为员工持续高速发
,使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从宏观上看,美国的科技与经济实现了这种良性循环。美国技术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其知识产权制度的成熟。在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为了“复兴美国”,出台了被称之为“偏袒专利权”的政策 (Pro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