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怎样能快速的了解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其中经济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
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以较少耗费取得较大效益的问题。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各种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
了解经济学,可以买这两本书来学习。
1、《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
两本书是经济学的入门。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如何才能全面细致的了解经济学?
怎样比较完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概念
张建华 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到期末了,接连几场考试下来,又触动了我心头隐藏已久的一个老问题,这就是如何比较完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各类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就是概念题,或者也叫名词解释。长期沿袭下来的一种习惯是,只要把定义记下来,照答上去,就能得满分了。俗话说,分儿分儿,学生的命儿。考试怎样考,学生就得怎样学。这种长期沿袭下来的做法,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并且只满足于死记硬背,满足于一知半解,而不去进一步深入思考概念的含义和意义。
有鉴于此,笔者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希望能通过考试改革,来引导学生真正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以概念题为例,笔者强调答题时除准确复述相关定义外,还必须进行简明扼要、通俗生动的解释说明,明确这一概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笔者在课堂上,考试前一再重复强调,但一到考场上,许多学生还是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对于每一个概念,只简单地照抄两句定义了事。人的习惯真是很难改变的啊!有道是,积习难改,诚如是也!
但毕竟还有许多学生经过笔者指引,努力地去做,并且做得象模象样了。可见,虽然人微言轻,有时候说几句话,也还管点用。因此,趁着今天有点兴致,就这个话题,随便说几句吧。
其实也没有多少好讲的,简单地讲,对于一个概念,在学习的时候,首先还是要准确地记忆,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要牢牢记住,不要多一个字,也不要少一个字。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培养认真细致、严谨准确的学术素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定义实在是语言的精华,一个好的科学定义,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做到不增一字,不减一字,无可挑剔。此外,这样做也是训练提高记忆能力的需要。
其次,对于每一个概念都要结合实际,给予通俗的解释。往往一个概念记住定义,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许多人尽管把定义背得滚瓜烂熟,但一旦让他举个例子,立刻就露出了窘相,立刻就表白了他的一知半解。
再次,对于每一个概念,都要弄明白这个概念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也就是要搞清楚这个概念是干什么用的。一般来讲,经过笔者多年的反复强调,经笔者教过的学生都已经懂得在答题时,对概念进行举例说明了。尽管举得不一定恰当,毕竟已经有了这个意识了。但对于概念的用处和意义,则绝大多数人还缺乏这种意识,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最后,对于每一个概念,课本表述的时候,为了行文方便,不一定都给出明确的定义式表述。对此,需要读者自己理解,整理,归纳,而不能照抄课本。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比较少见,但也更能深入地反映出一个人学习素养。
一般来讲,只有这样去做了,才能比较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概念。空谈无益,还是举个例子来说吧。
前天,我所带的公管051班西方经济学考试,有这样几道概念题:理性经济人、收入效应、价格刚性、法定准备率
对此,应怎样回答呢?现谨按上述思路,略作示范如下:
(1)理性经济人
所谓理性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之一,是含义是指人都是有理性的,都会以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反复权衡利弊,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采用最佳方案。如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偏好,货比三家,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就是一种理性经济人行为。这是保证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前提之一。
(2)收入效应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时,会引起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化,并进而导致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反方向变动。如假定一个人有100元钱,当鸡蛋价格为2元/千克时,可以买50千克,当价格涨为4元/千克时,则只能买25千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收入效应现象。在西方经济学中,收入效应是用来解释需求定理的三大成因之一。
(3)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基本含义是指价格粘着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导致价格刚性的原因主要菜单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打折的需求曲线。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用这一概念来解释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并进而导致经济萧条的原因。
(4)法定准备率
所谓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统一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其倒数即为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机制中的货币创造乘数。它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量的重要工具之一,一般地,当中央银行提高当法定准备率时,货币创造乘数减小,市场货币量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当定准备率时,货币创造乘数增大,相应地市场货币量也增大。
请读者注意,以上所答既本于教材,又不完全照抄教材。以法定准备率为例,教材原文如下:(见拙著《经济学-入门与创新》第404页)
商业银行的基本运营模式是通过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吸收厂商存款和个人储蓄,然后再向需要资金的厂商和个人进行贷款,收取贷款利息,以贷款利息和存款利
没学过经济学的你,也能30分钟看懂经济如何运转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经济学入门书籍,里面内容浅显易懂,就是给不懂经济学想了解经济学的人看的,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全名叫《经济学原理 微观分册》,下册是《经济学原理 宏观分册》,《微观经济学》是专门写微观经济学的书,介绍了消费行为、生产者行为等微观经济学理论,版本有很多的,并且分为初级 中级 高级三个级别。《宏观经济学》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相关理论,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的理论依据等。
对中国的经济你了解多少?
中国GDP 世界第二7,。3亿美元 预计今年超过8亿美元 就会超过美国的一半 增长率由原来的近10%已经降至8%左右人均已接近5000美元 但要知道美国现在将要达到50000美元 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排在世界的90位左右了 cpi也走出来了个先升后降 而在中国居民很重视储备 当利率小于CPI 就是存钱会变穷 所谓CPI走强 就是通货膨胀加剧 中国现在是微通货膨胀 这和其他金砖国家比较起来我认为还是比较好的 中国以购买力PPP平价以是世界第二 达12万亿美元 逼近美国的15万亿 是排在第三位的印度的不到3倍 在这方面说中国很快就是世界第一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的马车投资 与别国相比占比例很大 消费相对来说很低 这对中国变成内需大国很不利 而且随着投资的减弱中国消费观念的不提升 人口红利的减少,中国经济将会减速 所以现在国家现在很重视转型 而且 中国经济如果不保持在6--7%以上 就很难保持国内日益增长的 需求 硬着陆对中国是灾难性的后果
如何了解经济
确实有帮助,我现在的深切体会!
多关注报纸电视上的金融新闻,特别是中央二套有很多这方面的优秀节目。多上网了解经济动态,当然还要多思考
如何了解经济发展趋势
了解经济发展趋势,神仙都难,这是个世界性难题。
1、这个首先你要懂金融,懂货币,就这一点就比登天难了,全中国没有超过5个人真正懂,最懂这个在美国华尔街,美国操纵全世界的金融和货币很多年了,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摆脱,就是证明。中国也有很多所谓专家,不是我贬低他们,确实水平差得远,也就忽悠老百姓可以,在国际金融大亨面前,就是白痴。我认为这几年就表现而言,比较懂金融和货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朱镕基,一个是郎咸平。
2、了解经济发展趋势,你还要懂市场经济,不但是国内的,更要懂全球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形势、经济结构、支柱产业、进出口情况等等,要有真实的统计数据,科学的分析,光凭感觉或者听专家胡说可不行。
3、还必须要懂政治,政治经济是分不开的,什么样的政治决定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的体制和政策动向会极大地影响经济走势。
4、要关注时事,国际上的局势动荡和重大事件,也会微妙的影响经济,比如911,比如地震,比如战争、冲突等等。
5、最好还要懂历史,读通了历史,就会给判断经济走势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曾经发生的历史中,有太多的规律和参照,历史会惊人的相似,也会奇妙的超越,特别有用。
6、其它,还要懂统计学、懂股市、懂期货等
了解经济发展趋势确实是需要非常高深的学问,它可以被操纵,可以被控制,方法也是多样的,像我们国家通常采用的提息降息、提高和降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干预房价等等这样的办法,说实在的,太小儿科了,跟美国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希望我的分析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也就忽悠老百姓可以,在国际金融大亨面前,就是白痴。我认为这几年就表现而言,比较懂金融和货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朱镕基,一个是郎咸平。2、了解经济发展趋势,你还要懂市场经济,不但是国内的,更要懂全球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形势、经济结构、支柱产业、进出口情况等等,要有真实的统计数据,科学的分析,光凭感
。如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偏好,货比三家,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就是一种理性经济人行为。这是保证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前提之一。(2)收入效应所谓收
见的题型之一就是概念题,或者也叫名词解释。长期沿袭下来的一种习惯是,只要把定义记下来,照答上去,就能得满分了。俗话说,分儿分儿,学生的命儿。考试怎样考,学生就得怎样学。这种长期沿袭下来的做法,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并且只满足于死记硬背,满足于一知半解,而不去进一
都要弄明白这个概念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也就是要搞清楚这个概念是干什么用的。一般来讲,经过笔者多年的反复强调,经笔者教过的学生都已经懂得在答题时,对概念进行举例说明了。尽管举得不一定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