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宏观经济政策的财经资讯,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07-14) 教育 85 4

介绍:

2020年宏观经济政策新举措有哪些?

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背景下,2020年宏观政策将以“稳”为主。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基调,收支平衡压力下减税降费力度或边际递减,专项债稳增长作用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仍存在结构性调整空间,操作将更趋灵活。

虽然仍侧重于稳增长,但政策仍然对防风险予以高度关注,出于稳增长和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的需要,金融监管仍有边际微调可能。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三期叠加”决定了经济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政策的大趋势是防止经济过度下行,给企业和生产者调整的时间和机会,保证大多数企业在产业升级中顺利度过。

202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应该会延续当前平稳的态势,呈现开门红效应。当前政策框架仍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其中稳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扩展资料:

政策解读

总体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六稳”,反映了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稳”中有变,则反映了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而且针对的都是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

从根本上看,制约经济稳定增长的最大障碍,从来就不是资金,而正是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对准了结构性和机制性因素,可谓正中“靶心”。

无论明年或更长时间内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有序推进消除结构性和机制性障碍,经济平稳运行就将获得坚实支撑。

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

当前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偏扩张性,继续促进经济适度增长。

稳健的货币政策,偏紧缩性,抑制目前通货膨胀压力。

我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

整体来看,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将呈现如下三大特点:

其一,政策更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增加了“可持续性”,意味着政策目标将兼顾短期和长期的结合,更着眼于跨周期政策设计和调节。

其二,强调政策不急转弯,意味着一方面会转弯,政策会继续边际收紧;另一方面,不会急转弯。前期为经济恢复和内需扩大而采取的扩张性政策,将随时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相机抉择、灵活调整,保持相对平稳和有序的退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避免出现信用过度、过快收缩所导致的“踩踏”事件以及不良资产过快反弹。针对小微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已确定将延期。

其三:强调把握好时度效,意味着政策将更加精准有效,注重观察时机、力度、效果。

一、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疫情冲击导致总需求显著降低,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财政政策成为2020年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回顾2020年,财政政策在总量积极扩张的主基调下,注重平衡增长与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格局,着力民生支出,调整产业布局,结构性特征明显。

展望2021年,基于经济复苏与财政平衡考虑,预期积极财政力度有望趋缓,财政政策或回归常态。从表述上看,2019年强调“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疫情以来则变为“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而目前则重回疫情前的提质增效,又新加了“更可持续”的提法,这是跨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同时,去掉了“积极有为”及“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意味着财政赤字和专项债规模应会有所下降。

具体而言,总量上,经济复苏下“稳杠杆”重新成为政策重心,2020年特殊情境下采取的超常规融资将有序退出。预计抗疫特别国债大概率退场,不再安排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适当缩减,或在3-3.5万亿;减税降费的规模保持平稳、不再增加;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可能适当降低至3-3.5%,广义赤字率或从2020年的10%以上降至2021年的8%以内。而支出方面,基于“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预期2021年在上述广义财政收支目标下,基建投资有望实现4%左右增长。

结构上,财政政策作为传统结构性政策,担负着“十四五”开好局的重要任务,从年度部署来看,主要任务从“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变为“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预期财政政策将进行更多结构性安排,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化科技类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强化财政贴息等措施;在产业升级方面,加大“两新一重”领域投资,引导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消费方面,加大民生支出力度,保障就业民生,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在跨周期调节框架下,货币政策从传统总量政策向“结构性”和“审慎性”转变,同时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回顾2020年,跨周期特点贯穿货币政策全年动向。

展望2021年,伴随经济逐步复苏,尤其是一季度在低基数效应下经济或现两位数增长,预期货币政策将回归稳态,表现为总体中性、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具体而言,总量上,经济持续复苏为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提供空间,超常规政策或有序退场,比如,2021年到期的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中,用于抗疫和复工复产的8000亿元大概率退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1-12%)同名义经济增速(10-11%)基本匹配”,对比10月以来央行提出的“货币供应应和基于潜在产出的名义增速相匹配”略超预期,这预示着2021年社融增速和M2目标增速的收缩幅度会低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但另一方面,作为传统总量政策,货币政策仍承担重要的逆周期调节任务,中期来看,货币政策将基于经济复苏进程,提升逆周期调节能力,适时进行政策微调,总体维持货币中性。

结构上,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预期货币政策将更加突出结构性特征,全面深化市场化利率改革,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资源在区域、产业、周期上的配置,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此外,“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延续的是10月以来央行一贯说法,预计2021年科技、小微、绿色贷款会有较大的政策扶持;相反,房地产贷款则继续受到抑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未提及,说明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有所下降,银行让利亦将暂时告一段落。

三、监管政策:严监管态势延续,防风险侧重点凸显

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叠加经济下行期因素,银行业传统金融服务受限,监管政策将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当前房地产作为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监管将持续严控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未来不良、特别是小微企业不良资产上升压力较大。

2021年,预计监管政策将持续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政策措施针对性、有效性,持续引导银行业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备足抵御风险“弹药”,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同时要严控增量风险。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易反弹回潮,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以新面目卷土重来,未来监管部门将会健全统计监测,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聚焦突出问题和风险点,对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设立“禁区”,坚决防止影子银行回潮和结构复杂产品死灰复燃。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5 05:09:55 回复

    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当前房地产作为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监管将持续严控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

    1
  • 访客 2022-07-14 22:05:51 回复

    二、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在跨周期调节框架下,货币政策从传统总量政策向“结构性”和“审慎性”转变,同时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回顾2020年,跨周期特点贯穿货币政策全年动向。展望2021年,伴随经济逐步复苏,尤其是一季度

    2
  • 访客 2022-07-14 22:29:59 回复

    会有较大的政策扶持;相反,房地产贷款则继续受到抑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未提及,说明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有所下降,银行让利亦将暂时告一段落。三、监管政策:严监管态势延续,防风险侧重点凸显当前经

    3
  • 访客 2022-07-15 02:44:44 回复

    超常规政策或有序退场,比如,2021年到期的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中,用于抗疫和复工复产的8000亿元大概率退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1-12%)同名义经济增速(10-11%)基本匹配”,对比10月以来央行提出的“货币供应应和基于潜在产出的名义增速相匹配”略超预期,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