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 1、碳中和碳达峰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 2、碳中和、碳达峰释放出了怎样的产业机会?
- 3、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 4、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意思?对我们行业有什么影响?
- 5、碳中和大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6、“碳达峰、碳中和”对出口企业意味着什么?
碳中和碳达峰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到2060年前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包括汇丰银行、网络公司谷歌在内的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开始制定自己的"碳中和"计划,更多的企业则视"碳中和"为21世纪品牌形象魅力所在。更有专家预测,在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下,这股环保风潮势必影响人类的经济行为,绿化人们的钱包。
减碳的作用
宣传活动重点宣传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突出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节约型机关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反对食品浪费等内容。
在向现场群众提供节能降碳小妙招的同时,也倡导大家在平时也要低碳生活,如少买一件衣,不浪费粮食,少开一次车,不使用塑料袋等方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节能降碳工作。作为节能降碳的先锋兵,也在节能降碳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在过去的一年,对院内耗能设施不断优化,淘汰日光灯管选用更为节能的LED灯管;公共区域的照明、空调分时段开启,增加定时器,把节约用电落实处;对大型采光顶区域做了专项的遮阳施工,减少公区空调负荷;在公共区域张贴节能提示,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
碳中和、碳达峰释放出了怎样的产业机会?
碳中和、碳达峰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那么它对现在的各行各业会有怎么样的冲击呢?
一、新能源产业
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征,加上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高度依赖,碳中和、碳达峰的信号的释放,直接刺激的是我国的能源行业和高耗能大户。毕竟碳话题下的获益主体主要是新能源行业,也是最直接的受益群体,然后是慢慢地辐射开来,但要知道的是在此之前,新能源概念股已经涨上了天。而要实现“减碳”这样的战略目标,我国的电源结构肯定要发生重大转变,其中必然包括电网在内等供电体系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深度调整,甚至可能是整个工业的颠覆。
可以预见的是,股市必然将出现一波“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炒作。
二、区块链技术
为什么提到区块链呢,因为有8家的中央企业曾在京发布了关于“区块链+碳交易”生态网络场景。这样的场景应用,必然为区块链资产持有增加砝码。因为区块链技术能够支撑起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记录、碳排放全要素的可信流转的作用,从排放、交易、流通,到交易核销、统计的全流程数据记录。
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为碳交易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市场环境,以及可视、可信、可靠的监管环境,从而促进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化、有序化、便捷化。
三、碳指标会成为一个宏观上的选择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的提出,那么碳指标会成为一个宏观上的选择。企业在技术路线上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引人这一指标,甚至可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长期方向。因此在未来,可能会由国家出面,多部门协调,对行业制定统一的减排要求标准,甚至是约束性的要求。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节、植树造林、优化资源配置等治理二氧化碳的手段,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甚至是回收利用,以此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的。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
碳达峰和碳中和出现的原因: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时代,全球的温室效应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们在感受到环境逐渐恶劣的同时,也在不断为治理环境而努力着,毕竟这关乎着人类的共同家庭,所以环境治理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环境治理的热点,其中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两个常听到的词,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们的含义。碳达峰有其自身规律,政策驱动可提前达峰,目前全球已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名前15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实现碳达峰。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这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着力点,也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疫情后全球实现绿色复苏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增添了新的动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碳达峰的作用:碳达峰可分为自然达峰、社会变动和政策驱动达峰三类。自然达峰过程,与一国产业结构及城市化率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服务业占比达到70%左右时碳排放就开始达峰并持续下降;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时,碳排放也开始达峰并下降。在此过程中,环境政策规制在客观上对碳达峰起到协同促进作用。
碳中和的意义:一方面,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脱钩。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高碳的发展方式,从过去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低碳新供给。
另一方面,大幅减排和实现碳中和,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模式转变,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绿色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中“从无到有”出现,非绿色的供给和需求则不断被市场淘汰。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意思?对我们行业有什么影响?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双碳战略”,表面上是对碳排放进行限制,而实际上是想通过带有约束条件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技术水平,这将利好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以及拥有全产业链,可以获得产品高附加值的企业。双碳战略下,国内碳排放政策将进一步收紧,而全球各国碳减排政策仍呈现差异化的特点。因此,前期全球化布局的化工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地资源,合理分配各项生产项目,有望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国能源消耗目前主要以高排放的煤为主,双碳战略下,中国须在供给端和消费端都进行结构转型。能源供给方面,新能源领域将会获巨大发展良机,这也将带动相关上游材料的增长。与此同时,在消费端,节能环保的绿色新材料也将获持续关注。在碳减排的背景下,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扩张受限,行业壁垒有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市场对相关产品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整个行业的利润将得到大幅改善,行业价值有望得到明显提升。
碳中和大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这就会直接导致一些新兴科技的兴起,也会直接导致我们国家的产业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而这一计划也会直接带来一些新的企业,全新的服务模式也将会给社会带来一些巨大的工作岗位。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采取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原因: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其次要保证能源安全。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碳达峰、碳中和”对出口企业意味着什么?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中国正在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级别绿色革命,并且要在其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完成这一目标,亦是经济问题。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更关系到未来国际贸易的趋势。
0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和信心
中国对全世界承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承担社会责任和全球环境义务的体现,但客观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海亮分析,挑战来自4个层面。
第一,碳排放与发展权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中国人均GDP相比发达国家仍然比较低,这意味着在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势必要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此阶段,在21世纪前后完成了碳高速排放期,而中国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碳排放高峰“拐点”还未到来。
第二,中国碳排总量大,GDP增速高,对减排形成很大的挑战。从绝对规模看,2011年至今,中国都是各国家和地区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总最大的,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从增速看,2015—2019年,中国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2%,高于全球同期的平均增速0.8%,因此,要实现目标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第三,中国的碳排放来源很大程度上与能源结构有关。目前国内碳排放量的来源80%以上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者在2020年的碳排放量占比分别达到71.11%、14.93%和5.83%。要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这需要用能侧的电气化改革,也需要新能源成本的持续降低与电网消纳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相关变革已经开始在中国实践,比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第四,要摸排现在的碳排放,碳盘查、碳审计等工作涉及各个区域、行业、企业,既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也是一个巨大的成本。比如,摸排哪个省、哪家企业碳排放量比较大,甚至每个地区、每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多少等。因为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确定减排方案,首先要知道排放边界、排放来源以及排放量等。从这个角度说,第三方机构可以帮助企业排查碳排放量、碳排放来源等,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十分必要。
尽管困难重重,但许海亮对中国能完成承诺保持信心。在政策上,国家已经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光伏、风电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将保证绝对优势占比;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都对“碳达峰、碳中和”概念有了深刻的见解和共识,甚至很多企业制定了相关路线图。
02
对于企业国际贸易意义重大
对于全球贸易来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国内企业进行跨国贸易意义深远。
“碳足迹”已成为出口强制性要求
“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国际贸易运行的重大趋势,企业能否达成 “碳达峰、碳中和”将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存在一些政策性壁垒,最早体现为产品的安全合规性,随着“碳达峰、碳中和”逐渐成为国际大趋势,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产品的环境保护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某类产品进入某些市场区域时,
“控碳”已经成为强制性要求。比如,对于动力电池产品,2021年欧盟新法规已经增加了“碳足迹”的要求。新法规要求,
电池的碳足迹必须经过第三方强制验证,自2024年7月1日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相关产品才能投放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碳足迹”不仅仅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更包括上游各材料生产制造、运输等各环节的碳排放汇总。这就要求生产企业不仅要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还要求使用的上游各种材料符合碳足迹要求,实现全产业链的碳足迹控制、细化、执行和记录。
未来,国内企业和产品必须做好“碳足迹”方面的功课,否则,无论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还是在海外建厂,都可能会面临困难。
助力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
全球要达成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企业势必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必然会把
“碳达峰、碳中和”与节能减排的要求延伸到自己的供应链上,因此,跟不上节奏的供应商很可能在供货中处于不利的位置。一方面“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排放、资源型)的企业会通过商业化的选择逐渐被挤压出市场,以支持
碳高峰“拐点”的到来;另一方面,针对“碳中和”,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供应链上考虑使用节能技术和降低能耗,是必然无法绕开的路。
诚然,企业
“碳达峰、碳中和”之路离不开大量的投资,但企业不要把其看成是某种负担,实际上它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因为先进技术必然带来对节能技术发展的天然需求,而节能技术发展了,才可以促进先进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普及。那些掌握了先进节能技术、原材料和产品的企业,可以打造绿色环保的新护城河,让升级后的产品在全球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一个企业对环境的贡献越大,未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品牌溢价的能力就越强。从更高层面看,
“碳达峰、碳中和”将反推国内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降低“中国制造”的成本,延缓制造业外流的趋势,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03
助力企业扫清“绿色障碍”
当前中国氢能蓄势待发,拥有氢能生产领域全球最大的规模。鉴于此,“TüV南德绿色氢能”认证标识应运而生,保障了氢气在生产、运输、加注及应用过程中的低碳排放,也提供了“氢经济”从源头开始的“去碳化”及可持续发展认证。
在外贸领域,针对外贸商品
推行“碳标签”制度正在成为风向。在后续的生产经营和贸易活动中,对企业和产品进行“碳标签”认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视化的“碳标签”与企业的销售额、就业、税收等挂钩,构成了企业品牌的必要组成部分,TüV南德支持企业的“碳管理”成果以公正、专业和便利的方式展现在商业贸易间,进而帮助企业在融资时获得优势。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达峰起到协同促进作用。碳中和的意义:一方面,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脱钩。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高碳的发展方式,从过去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低碳新供给。另一方面,大幅减排和实现碳中和,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