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青枯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的词条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08-09) 文聘 102 2

介绍:

什么肥料能抗青枯病?

以花生青枯病为例。

花生青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花生生长的土传病害,严重时田块病株率高达50%以上,给种植花生的农户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花生青枯病的防治工作极为关键。那么,花生青枯病如何预防?花生青枯病用什么药?下面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详情如下:

花生青枯病发病特征

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菌性土传性病害,致病性很强,寄主范围很广,最常见的寄主植物有花生、烟草、茄子、辣椒等。花生植株感病初期顶梢第二片叶首先表现失水萎蔫,早晨延迟开展,午后提前闭合,白天虽现凋萎,晚上还能恢复。以后病株叶片自上而下急速凋萎下垂,叶片变为灰绿色,拔起病株可见主根尖端变褐湿腐,根瘤呈墨绿色,根部横切面可见环状排列的浅褐色至黑色小点,根部纵切面可见维管束变为淡褐色至黑色,湿润时用手挤压有菌脓流出。其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存活3~5年,病土的迁移、翻耕农具、带病植株与秸秆、地下水等均能造成该病的扩散和传播,病菌从寄主根部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至维管束,由维管束向上蔓延,从而引起寄主青枯死亡。病害发生严重田块,常可见到病情沿流水方向扩展的迹象。一般干旱年份发病重,尤其是暴雨转晴后易暴发;风调雨顺的年份较轻。

花生青枯病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1. 传播途径

花生青枯病种子不带菌,其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一般存活3-5年,病土的迁移、深翻、耙地、地下水均造成该病的扩散和传播,病菌从寄主根部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至维管束,由维管束向上蔓延,从而引起青枯死亡。病害发生严重田块,常可见到病情沿流水方向扩展的迹象。

2. 发病条件

一是品种和耕作制度。花生品种间对青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一般珍珠豆型和龙生型品种比普通型品种抗病;蔓生型品种比直立型品种抗病。耕作制度直接影响花生青枯病的发生,水旱轮作2年以上、旱地轮作4年以上的田块基本可根除该病害。二是气候条件。花生青枯病的病菌是一种喜高温的细菌,发病盛期在花生盛花期前。通常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5cm深处地温稳定在25℃以上开始发病;旬平均气温稳定在25℃以上,5cm地温稳定在30℃以上进入发病盛期。一般干旱年份发病重,风调雨顺的年份发病轻。在花生生长季节,阴雨之后,尤其是暴雨骤晴天气易暴发流行该病。三是地势和土质。花生青枯病病菌是一种好气型细菌,对土壤中的空气有较强的依赖性。试验表明,随着土壤含沙量增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逐渐增高,发病率也相应增大。因此,粗砂土内充足的空气,为青枯病提供了优良的生态条件,利于病菌生存,病菌遇到适宜寄主立即侵入为害,发病重;黏土、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发病轻。四是土壤肥力及种植密度。有机质含量少,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花生青枯病发生较重;有机质含量高,种植密度适宜,配方施肥,尤其是接种花生根瘤菌的花生田块,花生长势强,发病轻。

花生青枯病如何预防

1. 调整耕作制度 根据青枯病的寄主特性,以及甘薯、西瓜、大豆、绿豆等植物对青枯病有免疫力的特点,采取轮作与套作的方式加以防范。水旱轮作2年以上,旱地轮作4年以上;套作以玉米、大豆为主;或者花生、大豆、玉米3种作物间作,其中花生最密、大豆次之、玉米最稀:如此调整可有效地防止花生青枯病的发生。

2. 改土灭菌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喜高温不耐低温,喜偏酸性土壤,最适宜的温度是28~33℃,pH值为6.6。根据这些特性,一是进行土壤冬季深翻冻化处理;二是改良土壤,对土壤进行中性处理,即在花生播种前7天左右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或草木灰200~300千克进行翻耕整地(生石灰、草木灰是热性物质,既能消毒杀菌,又可以提高土温,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三是在翻耕整地时开好厢沟、围沟和中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停厢爽无积水;四是对发病较重的地块在花生播种前开沟做厢时,亩用敌磺钠粉剂1.5千克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

3. 搞好配方施肥

①施足基肥。花生基肥用量应占总用肥量的80%~90%,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等化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1000~1200千克、钙镁磷肥25千克、氯化钾12.5千克、尿素10千克、硼砂1千克。

②适量追肥。苗期和开花下针期看苗适当追施尿素和钾肥。对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植株生长偏旺的田块,亩施尿素5~10千克、氯化钾6~8千克;对土壤肥力水平不高、花生苗体瘦弱的田块,每亩增施45%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有效花的形成。

③叶面喷肥。在花生结荚期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沃叶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植株抗青枯病的能力。

4. 种子处理

①根瘤菌接种。切实搞好花生根瘤菌接种,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1千克花生种子拌花生根瘤菌水剂3.5~4毫升,拌种时不需要加水,拌匀晾干后播种。接种了花生根瘤菌的种子不能直接放在阳光下暴晒,要放在阴凉处晾干,并要当天播完,存放不能超过12小时。

②药剂拌种。没有用根瘤菌接种的花生种子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5%的比例进行拌种,或用适乐时10毫升拌5千克种子,对花生青枯病、茎腐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病害防治效果也非常好。

尖椒青枯病影响产量,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尖椒青枯病?

辣椒大家都很熟悉。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和调味品,尤其是四川、湖南、重庆等地的朋友。辣椒也很有营养,维生素C含量居蔬菜之首。然而,在我国菜农种植辣椒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预防一些疾病,将会降低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多数患病的植物通常在辣椒开花后开始生病。刚发生辣椒青枯病时,病情较轻,只有发病植株的上部叶片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枯萎,最后中部叶片枯萎。但早期萎蔫的叶片是可以恢复的:叶片在中午光照强烈时萎蔫,叶片状况可在早晚恢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叶片逐渐由绿变黄,后期呈褐色、焦黄状。

患病植物的根茎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病情严重时,根茎外皮层会出现渍状病变。当我们横过患病植物的根茎时,可以看到维管束呈褐色,延伸到上面的分枝,呈褐色条纹,分泌白色浑浊肮脏的汁液。当田间温度相对较高时,患病植物的根会长出不定根。虽然水果的表面似乎没有变化,但内部已经变成了褐色,渍水,容易脱落。在现场,如果很难鉴别症状,确定疾病类别,皮皮虾会教你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将患病的茎杆短时间剥掉,挂起来,泡在水里,以后如果看到白雾,就可以鉴别为青枯病。菜农发现辣椒青枯病时,应在下雨前或下雨后喷洒,此时喷洒效果最好。种植前可用1500mL/hm2的青库力克和225kg/hm2的水对辣椒幼苗进行生根,一定程度上避免种子中的细菌。

发病时间上,症状一般在辣椒开花初期开始出现。从外部看,顶部的幼叶开始枯萎。随着病原体的不断感染,植物的萎蔫范围从上到下逐渐扩大。但在中前期,仅在中午气温高、光照强时出现暂时性萎蔫,可从傍晚恢复到第二天。所以常被误认为是生物萎蔫。后期叶子会变黄脱落,使植物失去生产价值。在茎中,维管束的颜色明显是棕色的。发病中期,受损茎秆折断时,用手捏骨折处会流出白脓,这是准确判断辣椒青枯病的重要依据。

青枯病可以附着在种子表面。如果辣椒种子园出现青枯病,且播种前未进行消毒,将为栽培过程中青枯病的发生埋下隐患。但在生产中主要传播方式是断枝叶断根伴青枯病。在合适的条件下,在这些残留物中,病原体的存活期可以长达4-6年。对于老菜地,如果最后一茬种植番茄、茄子等关系密切的蔬菜,这些蔬菜上也发生青枯病,那么在清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残留根和叶,也会成为下一茬辣椒青枯病的潜在传染源。

番茄种植病虫害反复侵害,如何对其科学的防治?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和廉价水果,成年人每天食用100 g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番茄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可以制成番茄汁、番茄酱、番茄粉、罐头和番茄沙司。在种植过程中,番茄容易发生病虫害。本文介绍几种番茄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一、番茄病毒病

该病以前仅在夏播番茄上发生,近年来在保护地番茄、春播番茄上已经普遍发生,是番茄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最盛期往往是在番茄生长中后期,果实受害严重,一般年份会减产1~3成,严重的可减产3~4成。

1.1 危害症状

番茄病毒病在我国常见的病源有烟草花叶病素、黄瓜花叶病毒,因而可分为花叶型、条斑型、蕨叶型,大发生年份则呈复合型症状。其典型症状是叶片有黄绿镶嵌的坏死病斑,并伴随发生卷叶、皱缩、扭曲,甚至变为线状叶;植株矮化、黄化、开花不结实;果实内部坏死或发生乌心果等。

1.2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国内外已经育成一批抗病毒的新品种,较适合芜湖和华东地区栽培的有浦粉系列、宝丽系列及进口品种。二是采用无病种子并消毒。要从无病植株上采集种子,播种前用50~52℃热水浸泡20~30min,晾干后再催芽播种。三是防治好蚜虫,减少传播媒介。因为蚜虫的发育进度不一致,所以蚜虫的防治应及早,且要每隔7~10d防治1次。可用药物很多,购药时咨询即可。目前,植物源农药川楝素乳油防治效果较好且较安全。四是加强肥水管理。番茄栽培过程中不可缺水;生长期间不施农家肥,不可过多施用氮肥,追肥应遵循勤施、薄施的原则,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另外,可用银灰膜条悬挂避蚜,用病毒A、弱毒系株液等喷洒也有一定效果。

二、番茄青枯病2.1 危害症状

病源是短杆状细菌,有极生鞭毛,能在水中游动。不仅危害番茄,还可侵害茄子、辣椒、烟草、马铃薯、萝卜、花生、芝麻、香蕉等多种作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南方各省的毁灭性病害。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田间个别植株顶部叶片突然萎蔫,夜间恢复,2~3d后全株青枯而死;切开病株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白色黏液流出。以后逐步向四周蔓延,特别是6—7月,雨后骤晴,发病速度加快,植株大片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2 防治方法

该病尚无有效农药可以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手段,如实行严格的水旱轮作、稻菜轮作;注意肥料发酵灭菌,尽量不用城市垃圾作基肥;深沟窄畦、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培育壮苗和无菌苗;选用早熟品种避病等。

目前,科研单位已经育成一批抗青枯病的番茄品种以及杂交一代新组合,如黄山1号、黄山2号、湘红系列、抗青系列、赣番茄2号、渝抗10号等,这些品种可将死株率控制在15%以下或者更低。

三、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番茄上常见的一种主要病害。露地和大棚种植的番茄均可发生,严重时减产3成以上。

3.1 危害症状

病原侵害叶片、果实、茎杆,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叶片发病时,从上而下出现黄绿色晕斑,再发展成同心轮纹和毛霉,叶片逐渐枯死。茎叶分枝处发病,病斑为椭圆形,稍凹陷并出现轮纹,植株易折断。果实上病斑多从果蒂裂缝处开始发生,也是形成椭圆形凹陷病斑。幼苗发病,首先是在茎基部生成环形病斑,可引起腐烂而使植株枯倒,类似猝倒病。常与晚疫病混生危害,流行程度因年份而异。

3.2 防治方法

一是轮作。凡种过马铃薯、番茄的地块,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二是采用无病种子。要从无病植株上采集种子,播种前用52℃热水浸种30min,晾干后催芽再播种。三是消毒。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定植前要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每1000m3空间可用硫磺粉2.25kg、锯末4.5kg,混合后分放几个盆内,用燃烧的煤球点燃,密闭熏蒸一夜即可。四是管理配套。保护地栽种的番茄,在管理中要注意水、火、风的配合。加强通风,防止棚内湿度持续过大、温度过高而造成此病流行。五是药物防治。目前防治药物较多,如农抗120、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多菌灵、波尔多液等,其中以等量式波尔多液(1∶1∶180~240)效果较好。以上农药均应每隔7~10d防治1次。

四、 番茄晚疫病

4.1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叶片先端或边缘出现水浸状病斑,然后褪绿黄化,病斑逐步变为黄褐色“V”字形大病斑,最后全叶枯黄而死。当流行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使果实暴露于阳光下而遭致日烧病。本病害流行程度与当年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雨水多、气候温和时,流行重,反之则轻。

4.2 防治方法

一是轮作、用种、消毒、管理措施同早疫病。定植不宜过晚、过密;要及时整枝打杈,提早培土,注意排水。发病后应控制浇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二是药剂防治。可用多抗霉素、乙磷铝、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瑞毒霉等,每隔7~10d喷洒防治1次,效果较好。

五、番茄叶霉病

5.1 危害症状

又称黑霉病。典型症状是初期叶背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褪绿斑,后长出灰紫色或黑褐色霉;茎叶处下面出现黄白色病斑,后期长出黑褐色霉。受害果实病斑从蒂部向四周扩展,可达果实面积的1/3,病斑圆形,后期硬化稍下凹,老病斑表皮下有时产生针头状黑点(菌丝块)。该病在温和高湿环境下容易流行,是温室和大棚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5.2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透气,如及时整枝、抹荪、打老叶、清沟排水、除杂草等。药剂防治同早疫病和晚疫病。

六、番茄斑枯病

6.1 危害症状

又称斑点病、鱼目斑病,典型症状是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背面产生圆形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正反面都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凹陷,形似鱼眼状。病斑可大到2~3mm,上面生成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柄和茎杆上的病斑呈椭圆形至长圆形。此病多从植株下部老叶最早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发病时,叶片逐渐枯黄,病叶大量脱落,植株早衰,果实外露易得日烧病。此病在低温潮湿条件下易流行。

6.2 防治方法

一是新土育苗。苗床用新土或2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育苗;大田栽种实行2年以上轮作。二是选种与消毒。从无病植株上选留种子,播种前用50~52℃热水浸泡种子20~30min,晾干后催芽再播种。三是深开沟、高培土,加强田间排水。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到田外深埋,以减少病菌扩散和降低田间湿度。结合药剂防治,效果更好,防治药剂同早疫病。

七、番茄枯萎病

7.1 危害症状

又称凋萎病,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凋萎枯黄,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枯黄而死。切开病株茎部,可见维管束褐变,但无青枯病的白色黏液流出,茎基部有淡红色霉。

7.2 防治方法

该病是土壤传染病害,目前尚无有效农药可治,其防治方法与青枯病相似,即注意轮作和肥料发酵消毒、施用石灰、选用抗病品种等。

八、 番茄脐腐病

8.1 危害症状

又名黑膏药,是生理失调引起的病害。土壤水分不足,蒸腾作用强烈,土壤缺钙或根系吸钙能力弱,氮肥施用过多等都易诱发此病。典型症状是未成熟果实脐部首先失水,变为暗绿色的水浸状斑,继而脐部组织坏死,变为黑膏药状的黑疤;果实发育加快,未熟先红。

8.2 防治方法

翻耕土地或定植后整地时,施入生石灰1 200kg/hm2左右;在第1、2序花的果实指头大时,每隔7d左右喷施氮化钙1000倍液1次;不过量施用氮肥,多施磷钾肥,因磷钾肥能提高根系吸钙能力;保持土壤湿润,不忽干忽湿;选用抗脐腐病的品种等。

九、其他病害

除以上病害外,还有溃疡病、白绢病、炭疽病、黄萎病、软腐病、实腐病、根腐病等;生理病害有日烧病、裂果、卷叶等,因不普遍,不作介绍。

十、 地老虎

10.1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特别是春番茄定植后,咬伤和咬断幼株,造成缺苗断垄。

10.2 防治方法

一是诱杀成虫。3月下旬开始,用糖醋液(糖、醋、酒各1份,敌百虫液1份,水100份混合而成)于傍晚或晚间置于田间,放置密度为30~45盆/hm2,白天收回。二是消灭幼虫。定植前后,选晴朗无风夜晚,将甘蓝叶片切碎,每50kg拌入敌百虫10倍液250 g左右,趁日落旱撒于植株旁,诱杀效果极佳。如无甘蓝叶,也可用莴笋叶或嫩杂草代替,一般防治2次即可。

十一、蛴螬与蝼蛄

11.1 危害症状

蛴螬为金龟子幼虫,蝼蛄又名土狗子、拉拉蛄。其咬断幼苗根基,使植株枯死;或者在地表层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旱而死。

11.2 防治方法

用90%敌百虫30倍液150 g+秕谷5kg。先将秕谷煮成半熟,凉后拌药制成毒谷诱杀,效果极好。毒谷用量为22.5~30.0kg/hm2,放于植株附近即可。

十二、烟青虫和棉铃虫

12.1 主要危害

烟青虫和棉铃虫常统称钻心虫,其实并不是同一种害虫,主要区别在于其成虫不同。二者主要钻蛀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变质。

12.2 防治方法

在开花始期至结果盛期,用敌百虫800倍液,或马拉硫磷8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或除虫菊酯5000倍液,或敌杀死5000倍液喷洒,每10d左右喷药1次效果较好。在田间发现虫蛀果实后,摘下就地踩碎或集中深埋。

花生生长中有很多死苗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花生根腐会导致死苗。花生根腐病又称“根腐病”。当根部坏死时,养分输送停止,形成死苗。据观察,花生根腐病多发生在苗期(其他生长期也会发生)。发病后,花生植株叶片发黄、萎蔫、下垂、易脱落,与正常植株相比,长得矮。开土观察根系,侧根少,主根以烂根为主。

根腐病的发生通常发生在天气湿热、地势低洼的地块(特别是排水不畅的地块)和土壤粘稠的地块(透气性差的地块)。对于花生根腐病,可采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多菌灵等药剂拌种,提前预防,效果较好。发病后可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多菌灵喷雾防治。茎腐病又称“落苗病”。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还能引起花死苗,从苗期到成虫期均可发生。花生感染茎腐病时,茎基部会出现水渍斑,颜色为褐色。虽然病情严重,但斑点逐渐扩大,褐色斑点变成深褐色,最终导致花生枯萎死亡。在花生苗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或种植多年的地块,会发生得更严重。针对茎腐病,建议以播前拌种为主,例如:萎蔫、福美双、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以及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

可用于防治病后根腐病,但与上述根腐病相似。青枯病还会造成花死苗出的现象。该病在花生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但在花期相对严重。花生感染青枯病后,其根部会出现乳白色脓液,叶片萎蔫,但颜色仍保持蓝绿色。高温高湿的天气更有利于青枯病的发生和侵染,常年连作的地块发生会更严重。针对青枯病的预防,除了轮作种植外,还应注意田间的水肥管理。当病害在田间发生时,我们应该及时使用杀虫剂来控制它。可用的农药有农用链霉素、噻虫嗪、子叶等。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8-10 08:51:39 回复

    矮。开土观察根系,侧根少,主根以烂根为主。根腐病的发生通常发生在天气湿热、地势低洼的地块(特别是排水不畅的地块)和土壤粘稠的地块(透气性差的地块)。对于花生根腐病,可采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

    1
  • 访客 2022-08-10 08:28:39 回复

    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褪绿斑,后长出灰紫色或黑褐色霉;茎叶处下面出现黄白色病斑,后期长出黑褐色霉。受害果实病斑从蒂部向四周扩展,可达果实面积的1/3,病斑圆形,后期硬化稍下凹,老病斑表皮下有时产生针头状黑点(菌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