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 1、全球经济拉响衰退警报,全球经济这是怎么了?
- 2、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 3、疫情下,各国的经济水平发生了哪些本质性的差别?为什么?
- 4、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
全球经济拉响衰退警报,全球经济这是怎么了?
此次全球经济呈现倒推的趋势,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除此之外,全球居民的消费能力大不如从前。
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如果在经济这方面无法有长足的进步。那么在不久的未来,这个国家必然会走向崩溃的地步。在全球历史上,也有许多国家是因为经济发展状况不良好而消失的。因此我国对于经济这方面的问题是十分看重的,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我国能够在短短十几年当中,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背后是离不开全体企业以及工人的努力。
全球经济呈现倒退趋势。
根据经济组织的调查,全球各地域的经济水平都在呈现倒退的趋势。相比于之前各个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已经大不如从前。甚至有的国家经济增长呈现了负增长,这对于地区和平稳定以及国家发展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疫情造成的经济倒退。
首先我认为此次全球经济之所以会呈现倒退的趋势,这其中与新冠疫情的影响是离不开关系的。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期间,全球各地的经济都没有明显的增长。这是由于疫情来临的时候,全球各地的工厂以及居民的日常出行都受到了影响。这也造成了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无法稳步发展,疫情对于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居民消费水平以及购买能力不足。
除了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以外。我认为全球经济倒退与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不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化以来,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物价水平都大幅度上涨。但是底层居民的收入却没有任何增长,这也导致了居民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远远比不上之前。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一、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疫情出现后,尽管各国采取措施应对疫情蔓延,包括对疫情严重地区采取入境管制、旅行禁令、取消大型赛事、停工停产等措施,但仍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大级别疫病”。全球正常的生产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加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甚至造成衰退。
二、全球市场震荡。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引发恐慌情绪,全球主要股指下跌。过去一周,欧洲斯托克50指数、伦敦金融时报股价指数、巴黎CAC40指数、法兰克福DAX指数等均暴跌11%~12%左右,美国道琼斯从近期最高点已暴跌14%,美股恐慌指数(VIX)一周内翻倍。虽然疫情对股市的冲击是短暂的,但若疫情持续蔓延,全球股市将进一步受挫。
三、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全球化生产和交易网络中,疫情防控带来的停工减产及延迟复工,将加大全球供应链风险。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枢纽,2019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约为30.9%。2020年2月,中国PMI大幅下降。
四、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势力借势猖獗。在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西方一些国家政客从狭隘的政党和个人利益出发,操纵舆论和民意,一些国家出现种族、民族、国别等身份歧视。
五、疫情全球持续扩散。如果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疫情控制不好,全球经济有可能遭遇重创,其严重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之后的欧债危机,国际贸易可能衰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或将受到破坏。
疫情下,各国的经济水平发生了哪些本质性的差别?为什么?
疫情下各国的经济水平都发生了一些本质上的差别,首先就拿中国来对比,就能够感受到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开始了,慢慢的减少了消费的次数,女性消费在购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先考虑一下这样的产品对自己是否有用,同时在考虑是否要购买。从中国就能够感受出来,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从而导致经济上面的一些问题。那么对于一些外国国家也会受到很严重的经济重创,随着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全球各地的物价都在有所上涨,也让很多群众们都表示难以接受。
物价的上涨,粮食的上涨,油价的上涨,这样的一些东西都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一些东西的价格上涨,也就让很多居民都能够意识到价格的上涨,也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消费。但是对于群众们却表示由于没有赚到钱,在消费的时候也都只能考虑适当的减少消费,在很多外国国家面对疫情的形势都已经选择了躺平,而在中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也正是因为看到了美国选择躺平,造成了当地人员大量的死亡,即使美国属于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医疗设备,但也没有办法控制人群的死亡。
受到疫情三年的影响,在中国就是为了促进消费者们进行消费,从而在购房购车上都做出了一些优惠政策。这当中央行表示人员购买了首套房的银行利率可以下调到4.25%,而之前购买的房子,银行利率都在5厘多。如今随着银行利率的下调,也让一些人会考虑在这个时间段买房子。而且在今年6月1号到12月31号开始起,只要在这个阶段买的车辆都可以实行购置税减半。
也正是因为在中国有了这样的一些相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才会让很多中国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中国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但是再看一看外国的生活条件,根本就没办法和中国相提并论。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
疫情来了,大家生活都变得拮据了,一看到存款却增加了,非常惊讶!这里面的道理还是从货币常识来理解:
首先,货币供给端阀门开大了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这是货币供给方面数据,明显M2是流通货币总量增长还是适度的,为的扶持中小企业和经济复苏,但是M1和M0的增长明显量变大、增加有些猛。这说明资金没有转化为实体经济环节,原因是复工没有复产,或者部分地方根本就没有企业需要资金,说明对经济趋势不明显。不愿意承担风险。
其次,需求端笼头变小了。 情况是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这个说明封城带来消费减少,尤其信用消费少】,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 【这个数字还是增长,说明大项目投资还是加码的】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05亿元 【流通环节受城影响,生产停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729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所以,供给端大了,需求端小了,结果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同比增长9.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6个百分点。
存款增加知道了,还要看一下存在结构情况: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个人企业都把减少风险,存在过日了放在第一位】 ,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 【政府只出不进,财政税源少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 【企业没有进账,基本费用没有减少】 。注意: 房市和股市都有新资金进入了。
这里面个人企业存款增加,是谁家的存款,其实是差异很大的。
2018年3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演讲中提到,从2010年到2017年,居民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从25.4%下降了近一半至12.7%。也就是说,中国人赚100元,只会存下来12.7元。而且,储蓄的分布还严重不均。据西南 财经 大学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很多“零储蓄”的人“被平均了”。
没能钱的另一面是高负债。按照居民负债占据GDP的比重,1996年中国居民杠杆率只有3%,2008年也仅为18%,但是自2008年以来居民杠杆率开始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短短六年间翻了一倍,达到36.4%。到了2017年二季度居民杠杆率已经高达47.4%,较之2008年激增了近30个百分点。47.4%的居民杠杆率虽然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6.1%,但是这一数字已显著高于新兴经济体平均39.8%的水平。美国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飙升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所以,不太关心银行存款增加了多少,更多看看自己口袋是不是要空了。
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 如何理解存款大增的现象?
2019年一季度的这个数据,住户存款是6.07万亿,今年增长了6.6%,增速并不算多。经历过今年春节,很多朋友已经对年内的经济形势产生了比较悲观的预期。本来中国就是一个储蓄大国,总储蓄达85.4万亿元,人均存款达到了6.1万元(2月份数据),有很强的存款习惯,只要手上有点钱,多多少少都会选择存点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存钱的目的就是在防御经济不景气时的生活开支,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会带来一个问题:消费欲望下降,对经济刺激会起到反作用,会导致经济复苏进程减慢。
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多1.53万亿元,增速与住户存款并非同一水平,属于大放水级别。一般而言,在信用货币时代,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理论,贷款多增则意味着存款可能增加较多,因为银行给企业的贷款被记入该企业的存款账户,上交存款准备金后,还可以继续放贷,从而形成循环存款创造。企业存款增加比较多,为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储备了良好的资金状况,刺激经济就靠他们了。
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这个数据的减少说明政府正在动用自己的资源刺激经济,比如发放消费券这玩意,各地政府都在干,这些钱就是政府的补贴,真正的薅羊毛,大出血,所以有消费券的朋友,建议还是参与一下,一来自己得益,二来刺激一下经济,最终受益效果依然会传导到自己身上,这么好的活动应该继续搞。
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中,少部分是人民群众对当前经济产生悲观预期下的防御性反应;主要增长速度大的的是银行放水给企业准备复工复产的准备金,还有少量政府为刺激经济出的血本,并不是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不消费,现在大家看出区别了吗?
不能说这种习惯好或者不好,这是一种财富观念,存在即是合理,且这也符合我们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居安思危。
受疫情的影响, 社会 生产和生活收到极大的影响。股市萎靡下跌,市值缩水;工厂停工、企业停业,企业和个人收入均受到影响而减少。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投资情绪受到抑制,资本会主动寻求安全、低风险的投资、避险方式。
而银行储蓄则是安全性高、风险性低、变现快捷的方式之一。
所以,避险是造成当下经济下行,收入减少,但银行存款确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此外,艰苦奋斗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现在受疫情影响,大家危机意识很强,也会主动缩紧开支,提高现金储备意识,防患于未然。
我们国人还有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就是“靠自己、不求人”。而我们的国家也非常的民主、勤勉、敬天爱民。出现疫情危机的时候,我们能够以举国之力共同抗击疫情,国家大力投入上千亿资金用于防疫治疗,每一个确诊患者都能够免费救治。全民也积极捐助、各个企业、省市、个人纷纷倾囊相助。所以,我们能够在被疫情突袭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战胜疫情。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的一次壮举,为世界各国防疫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积极的贡献。
反观海外其它国家,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行为,简直就让我们捧腹,也让我们为那些感染的、死去的人们而悲哀。
疫情在我国发生的时候不重视,反而指责我们,看我国的笑话;疫情在他国出现的时候不重视,不防疫,有蜜汁自信;疫情开始扩散的时候惊慌失措,没有有效的防疫措施,甚至不去努力防疫就放弃抵抗,企图走群体免疫的道路;
要知道,所谓的群体免疫最终还是伤害广大底层人民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医疗资源一定会优先供应上层人士。不然你会相信资本主义上层人士也会去群体免疫吗?
所以,没有任何时候,我们会为生活在中国大陆而感到安全和自豪!
而以后,也会将这份安全感和自豪感始终延续下去!
至于网络上那些不负责任的一些人,诸如“许可馨”之流,我们不会忘记对他们的声讨、 历史 也不会忘记、苍天也不会饶恕......
受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居民消费大幅下降,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人民币存款主要包括居民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两项,除了企业把投资和生产经营的资金存回了银行,更多是由居民存款所贡献。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而2019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31万亿元,同比多增1.24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多增达22%,去年一季度同比多增达19.6%。
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IMF预测全球经济下滑3%。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居民存款持续 增加,主要是对疫情的担忧,通过储蓄来寻求安全感,面对不确定因素。当然,大部分专家学者也在呼吁投资者多留现金,广积粮,缓称王。
但我建议投资者当下除了储备充足的备用金外(保留 3-6个月的应急资金),加大投资才是最正确的配置思路。为了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央行加大货币投资,货币的阀门已然打开,伴随的将是各类商品、资产价格的上涨。持有更多的现金或存款就意味着手里的钱,不但不会增值 ,保值 都不可能,会被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抛在身后。
疫情已得到全球广泛国家的重视,中国疫情已初步控制稳定,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并不大。此时,不是想着怎么去增加更多的存款和现金来度过危机,而应该积极进取,寻求财富增长的机会。
根据央行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200.99万亿,创造了新高。
大家都知道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各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很多人的收入出现了大幅度下跌,按道理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应该下降,毕竟收入都下降了这么可能还有钱存银行呢?但现实数据却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人民币存款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8万亿,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家把原本准备买房的钱存进了银行。大家都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楼市里都会有一大批人买房。但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在今年的前3个月里全国楼市都关停了售楼处,随意一大批原本打算买房的人现在都没地方去买房,只能把原本准备用来买房的钱存进银行,最后的结果就是银行的存款变多了。
另外一点就是,银行的存款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个人的存款,还有国家的资金。从去年开始国家就不断在放水,整个市场的货币都变多了,但这些钱又不能一下子全部流通到市场上,否则会对物价还有将近造成阶段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些多出来的钱就全部存在银行里,银行存款增加8万亿也就不奇怪了。
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而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一季度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其中,住户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而3月份外币存款却减少223亿美元。
我们先看外汇存款的减少,外汇盈余主要是来自于贸易、服务为主的经常性外汇盈余,以及以外国金融资本进入我国出现的盈余,我国的外汇储备是3万亿美元,这是2014年从接近4万亿以来的持续走低,这次疫情的影响就是表现在外贸出口的放缓,和外国资金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节奏放慢。跌破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在4月份可能就会出现。
财政性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这刚好印证了国家的财政政策上的减税、减费和转移支付的加大。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也是一些机构的风险加大和理赔保险等支出等增加,但意外的是:这次的 健康 类保险应该是大大的增加了。
剩下的就是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但我们也要分析一下我国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方面的变化。20年3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多年来首次突破10%,比之前的8%的增长率增长了接近2%,达到了供应量总额208万亿。也就是在3月份多投放市场的货币量有接近4万亿,而这些市场投放的额度有一半进入到了企业的贷款账号。也可能就是企业的存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最后就是个人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占到了总量的80%。其一,投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疫情下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火热投资市场都基本上不太敢冲刺。这也是资金回笼进入存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以我国100万亿GDP的40%为居民可支配收入部分,那么一个季度等于增加了工资或其他收入财富达到10万亿,那么扣除一半用于生活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余下的5万亿中的70%以上进入到了银行中,在危机中更是需要现金为王的理念,有米才会心里踏实,这也至少增加了3~4万亿的新增财富。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分析观点,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的确,受到春节停工停产的影响下,银行存款反而增加的情况。
2020年4月10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一方面收益我们国家长期储蓄的良好影响,虽然因为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人的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公职、退休人员的收入仍然没有降低,有些行业收入降低,比如外贸,有些行业的收入显著增加,比如医疗行业;但是有大部分人都实行了居家隔离,我们消费其实也是下降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也就是居民住户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亲眼见证疫情的影响下,更多的选择开始储蓄。原本打算出去 旅游 消费或者去买买买的钱,发现疫情的危机造成收入下降的现实后,选择存下这些钱,应对危机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也就是居民住户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和大洋对岸的美国做一下比较,40%的美国家庭拿不出400美元的储蓄、70%美国家庭拿不出1000美元的储蓄来应对疫情造成的危机,用来囤积购买必要的生活物资。这也就是美国政府为什么要直接发放现金给成人和儿童的主要原因。从疫情影响美国到现在已经有总数超过2200万申领失业金,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八分之一。一旦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还有助学贷款房贷、车贷需要偿还,如果无法偿还的话,整个金融的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我们国家来说,消费观念没有美国那样超前,所背负的债务主要是房贷。看到美国如此萧条的经济环境,自然而然选择存钱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没人知道疫情的影响何时才能散去,未来是否会面临失业等诸多问题。现在全国范围能都在有序的复工复产,收入来源更为丰富,储蓄将会是未来的主要选择之一。
综上所述,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未来储蓄仍将是人们财富的首要选择,这也符合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保持的储蓄观念。
央行4月10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末人民币存款总余额为200.99万亿,首次突破200万亿大关,较年初增加8.07万亿,同比增长13%。但是,住户存款就净增了6.47万亿,占总增长的80%,所以存款增长贡献的主力军还是住户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为什么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住户存款不降反升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央行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投放量。据数据显示,一季度流通中货币(M0)余额达到8.7万亿,同比增长10.8%,表明一季度净投放现金达到5833亿。
同样,广义货币的增速也不低,3月末M2余额达到208.09万亿,同比增长10.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和1.5个百分点,再次表明市场上的钱开始变多了。
二是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转化为储蓄存款,可以从住户贷款结构变化中窥见一斑。3月末,住户贷款规模56万亿,增加了1.21万亿,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而住户(居民个人)贷款中,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消费,比如信用卡。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房地产。由此可见,受到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很多原本用于消费的资金陆续转化为存款,储备意识有所增强。
第三,由于疫情全球蔓延,以及石油价格之战的效应叠加,国际资本市场振幅加大。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此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将萎缩3%,投资市场情绪低迷。出于避险需求,投资者一般会对资产配置重新调整,而人民币币值一直比较稳定,存款由于保本保息,具备一定刚兑性质,且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投资避险工具。可以这样说,人民币住户存款的增长中,也包含了部分其他其他金融资产(股市,基金,债券和理财产品等)的转化。
在过去的1到3月份,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有人已经预言今年因为一季度的情况整个GDP可能出现大幅度回落,一般而言,经济不好的时候老百姓手上都比较缺钱,大家没有工作自然就没钱了,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而实际根据央行最近两天爆出的数字,今年前三个月居民储蓄存款达到6.47万亿,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以及银行的存款增加了8万亿,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想不明白,似乎一切不符合常规啊。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疫情的影响央行大量的给市场投放货币,导致了市场化利率的下行,国债利率也是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而在这个期间唯一没有变动的就是银行的存款利率,此前参与国债或者其他固定收益品种的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降,大家会做个比较,最终发现存款利率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以及国债的收益差不多,那还不如直接去把钱存到银行呢。
我觉得这是银行突然储蓄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当然了这个数字是被平均了的,不见得大多数人会有那么多存款,据我所知其实很多年轻人手上就没什么现金,工资和赚的钱基本上要么还了房贷,要么就消费了,手上基本没啥余钱。
那么这部分钱就可能是以企业的变相方式存到银行的,在疫情期间生产大多属于停滞,这个时候把钱存进银行额度比较大的话,获得的利息也不少。
在疫情的冲击影响下,居民的存款意识明显提升,改变了以往先用未来钱的想法。虽然经济下行,但今年以来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政策,部分企业以及个人可以获得相对低息的贷款,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可能通过借入低息贷款,置换掉之前相对高息的贷款,或尽可能回收现金流,以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至于个人,则逐渐重视银行存款,在疫情期间,工作停止,缺乏收入来源,才意识到平时存款的重要性,在特殊的时期下,持续的现金流以及一定规模的存款储备,往往是一个家庭抵御风险的有效保障。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退的趋势。相比于之前各个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已经大不如从前。甚至有的国家经济增长呈现了负增长,这对于地区和平稳定以及国家发展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疫情造成的经济倒退。首先我认为此次全球经济之所以会呈现倒退的趋势,这其中与新冠疫情的影响是离不开关系的。
大不如从前。甚至有的国家经济增长呈现了负增长,这对于地区和平稳定以及国家发展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疫情造成的经济倒退。首先我认为此次全球经济之所以会呈现倒退的趋势,这其中与新冠疫情的影响是离不开关系的。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期间,全球各地的经济都没有明显的增长。这是由
源一定会优先供应上层人士。不然你会相信资本主义上层人士也会去群体免疫吗? 所以,没有任何时候,我们会为生活在中国大陆而感到安全和自豪! 而以后,也会将这份安全感和自豪感始终延续下去! 至于网络上那些不负责任的一些人,诸如“许可馨
可能衰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或将受到破坏。疫情下,各国的经济水平发生了哪些本质性的差别?为什么?疫情下各国的经济水平都发生了一些本质上的差别,首先就拿中国来对比,就能够感受到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开始了,慢慢的减少了消费的次数,女性消费在购买东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