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英国经济,17世纪英国经济领域重大事件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10-06) 文聘 111 4

介绍:

分析,17世纪英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及其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经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英格兰地区为主)16世纪至18世纪的农业革命,由圈地运动以及技术的革新产生的农业变革,被认为是后来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8世纪晚期开始了工业革命。 影响:随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加强了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建立了“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

英国农业革命,指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包括圈地运动、机械化、四轮作、良种培育等,其结果是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以支持人口的增长,令一方面又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其背景

16、17世纪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中世纪分散在地方领主和自治城市手中的权力和特权开始向单一的君权过渡。与这一趋势相伴随,各种“绝对主义”思想在欧洲兴起。英国君权的扩张是以父权主义和有机体首脑论作为合法性基础的。戴维·昂德唐教授认为,这两者是16、17世纪英国政治文化的主潮,决定着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方向。而在这两者之中,父权主义的影响更大。长期以来,学术界偏重于研究少数精英人物的政治思想,而对于普遍流行的、已形成为某种共识的政治文化却缺乏足够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对16、17世纪英国的父权主义略述一二,以期引起学术界同仁对同类问题的重视。 一 历史上不少时代都出现过对秩序问题的担心,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16、17世纪的英国人表现得那样强烈。在当时人留下的各种文献资料中,秩序和稳定似乎是压倒一切的主题。亨利八世时代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埃利奥特爵士以问答的方式写道:“抛弃一切秩序之后,世上还会留下什么呢?”只有“混乱……哪里缺少秩序,哪里必定冲突不已”。 16、17世纪英国人对秩序问题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当时的英国刚从中世纪晚期农民起义、封建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中走出不久,人们迫切希望和平与稳定。而且,16、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时期,社会关系异常紧张。在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之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地理大发现引起的“价格革命”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随着封建制瓦解和市场经济发展,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了,阶级分化出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领主掀起了第一次“圈地狂潮”。16、17世纪农民中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贫富分化和经济局势恶化使英国社会充满了危机。1549年东盎格里亚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圈地农民起义——凯特起义,1607年密德兰再度爆发反圈地农民暴动。17世纪30年代初英国南部多数郡都发生了谷物骚动。犯罪率也急剧上升,1570年至1630年是英国历史上发案率的一个高峰时期。有识之士忧心忡忡。1536年理查德·莫里森爵士写道:即使“在和平时期,所有人几乎不也是处在反对富人的战争之中么?”1641年爱德华·卡拉米在下院演说中指出:穷人和富人的冲突正在撕裂这个国家,“富人抱怨穷人,说他们懒惰,偷窃成性;穷人抱怨富人,说他们傲慢,铁石心肠”。霍布斯相信惟有“利维坦”(《圣经》中提到的一种海中怪兽——作者注)式的国家才能迫使他们停止相互厮杀。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民族国家作为社会仲裁和强制性社会控制机构出现了。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中央集权,它是以牺牲封建特权、等级会议和大一统的基督教会为代价建立起来的。在中世纪王权的神圣色彩最为浓厚的法国,国王权力的扩张采取了“君权神授”的形式。在当时欧洲社会经济变革最为迅速的英国,绝对主义的发展相对缓慢。因为自“大宪章”以来,英国已牢固确立了“国王在法律之下”的传统,这一传统有效地阻止了君权神授以及最高权力是“必要的罪恶”等绝对主义思想的传播,使得英国君主强制性贯彻自己意志的能力受到限制。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有别于大陆欧洲的方式加强自己。父权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出现的。 二 政治上的父权主义不是以神秘的神权和抽象的契约原则为基础的,而是出于家和国的类比。国是家的扩大,君主是国家的父亲。因此,君主拥有父亲对子女那样自然的权力和权威。君父思想十分简单,毫无深奥的哲理可言,但恰恰是这种简单的道理缩短了政治和普通人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使得政治变得易于理解,从而为君主和臣民之间的沟通打下了基础。 让我们从当时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开始。直到大工业社会出现之前,欧洲人的家庭生活一直是家长式的。在16、17世纪家长的地位因宗教改革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长期以来由教士阶层垄断的教牧职责转移到世俗首领尤其是家长身上。在英国,无论是国教还是清教都把家长当做家庭中的祭司,主持家庭成员和仆人的精神事务。惠特吉福特大主教说,家长们“负有指引家庭成员的责任,就像牧师有责任指引他们一样”。清教牧师W古奇在其著名的《家庭职责》中写道:“丈夫是妻子的牧师……他是家庭中的至上者,支配一切,主管一切;他是自己家中的君王。” 较早将家庭生活经验运用于政治的是法国人波丹。1570年,他发表了《国家论》六卷。他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国家主权的概念,宣称主权是“绝对的、不可分割的、永恒的”。他希望通过加强国家主权以制止在上帝的名义下进行的内战。为了论证主权,即绝对君权的合法性,他运用了家国类比的方法。他给国家下的定义是“由若干户人家组成的合法政府”。家庭是私有的范围,国家是公有的范围。家长是私有范围的绝对主宰,君主是公有范围的最高权威,两者相通。他从家国类比的角度进一步指出反抗君主,即使暴虐的君主都是不合法的。

17世纪的欧洲政治与经济

17世纪时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航海贸易开始繁密。

(1)17世纪英国赢得了海上贸易和殖民霸权。当时的世界贸易分为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贸易圈。太平洋的贸易主要集中于欧亚,欧洲明显偏爱进口,而且进口商品的种类不断大众化。而与美洲殖民地的广袤市场则更大程度上为英国工场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大西洋贸易圈则在17世纪中期荷兰的主导下发展成为“非洲——欧亚”贸易和世界经济分工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人口贸易和殖民地贸易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本积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贸易为主要内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是工业革命能够持久进行的原动力,“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

(2)农业革命,15世纪末羊毛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过程中,公有地和份地成为最先被侵蚀的对象,大租佃制经营在英国农村中也逐渐居于统治地位。农业劳动力的释放、农业技术的改良和应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消费品和原料,同时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

(3)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缓慢发展。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法国借助由地中海到北欧的过境贸易中产生的大量商业资本的增加,而不主要是像英国那样由根植于本国的商品生产的增长在欧洲较早发迹。大量游离于生产之外的商业资本较早和超量出现,使法国庄园经济较早解体,庄园农奴和土地较早分离。商业资本增长进一步导致劳动力与土地生产资料的分离速度加快。由于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工业非常脆弱以至不足以吸收大量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的货币资本和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便从农村流入城市并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头

政治方面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有利的位置,贸易发达,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制呢业(羊毛加工业:英当时民族工业),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现圈地运动(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的扩展过程,变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产生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都铎王朝时期推行重商主义,对外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1640年—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新议会的召开: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要求),内战,建立共和国,护国主制,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说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是曲折的,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89年议会颁布《权议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终是在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欧洲文化复兴和启蒙提供了可能。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之中,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注: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

17、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成功典范有哪些?

17世纪时欧洲正是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航海贸易开始繁密.

(1)17世纪英国赢得了海上贸易和殖民霸权.当时的世界贸易分为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贸易圈.太平洋的贸易主要集中于欧亚,欧洲明显偏爱进口,而且进口商品的种类不断大众化.而与美洲殖民地的广袤市场则更大程度上为英国工场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大西洋贸易圈则在17世纪中期荷兰的主导下发展成为“非洲——欧亚”贸易和世界经济分工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人口贸易和殖民地贸易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本积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贸易为主要内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是工业革命能够持久进行的原动力,“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

(2)农业革命,15世纪末羊毛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过程中,公有地和份地成为最先被侵蚀的对象,大租佃制经营在英国农村中也逐渐居于统治地位.农业劳动力的释放、农业技术的改良和应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消费品和原料,同时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

(3)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缓慢发展.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法国借助由地中海到北欧的过境贸易中产生的大量商业资本的增加,而不主要是像英国那样由根植于本国的商品生产的增长在欧洲较早发迹.大量游离于生产之外的商业资本较早和超量出现,使法国庄园经济较早解体,庄园农奴和土地较早分离.商业资本增长进一步导致劳动力与土地生产资料的分离速度加快.由于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工业非常脆弱以至不足以吸收大量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的货币资本和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便从农村流入城市并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头

政治方面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有利的位置,贸易发达,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制呢业(羊毛加工业:英当时民族工业),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现圈地运动(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的扩展过程,变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产生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都铎王朝时期推行重商主义,对外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1640年—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新议会的召开: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要求),内战,建立共和国,护国主制,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说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是曲折的,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89年议会颁布《权议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终是在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欧洲文化复兴和启蒙提供了可能.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之中,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注: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

18世纪的欧洲处在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时期

18世纪上半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两个1荷兰,2英国

由于1789的法国大革命,之后就是三个,加上法国(北欧的情况不是很清楚,18世纪瑞典的便帽派和礼帽派做过斗争,不知有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

封建国家很多,主要是普鲁士,奥地利,俄国,波兰,意大利各邦,西班牙,葡萄牙等等,主要是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大力发展起来

首先声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英国英国的革命是多方面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国自15世纪结束与法国百年战争后,进行圈地运动,加上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英国借此机会大大开拓海外殖民地,进行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形成了,为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加上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的政策支持和16世纪重商主义的流行,英国的经济发展很快,革命的物质基础也形成了

相比之下,17世纪的法国经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专制主义,封建势力达到巅峰,18世纪路易十五还统治了多年,17世纪的德意志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浩劫,更加分崩离析,18世纪在普鲁士的崛起下慢慢发展,18世纪的奥地利经历了玛丽亚特雷莎和 约瑟夫二世的开明专制,封建主义还有待于发展,18世纪的俄国经历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的统治和扩张,农奴制进一步巩固

17、18世纪的西班牙已经衰落,意大利依然分裂,总的说来,进行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就想1566年荷兰进行革命时,英国处于伊丽莎白时代还没有条件进行革命一样;1640年,英国革命的时机成熟了,可是法国不行;1789法国进行革命了,德国还是等到了1866年对丹战争才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一,革命条件不一

一般来说,改革是统治阶级发起的自上而下的变革,革命是被统治阶级自下而上的变革,改革比较缓和,革命比较剧烈,改革往往保留大量残余,革命比较彻底

17世纪英国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

如下:

从16世纪到17世纪前半期,英国的工业迅速增长。不但老的工业部门如采矿业、炼铁业、羊毛加工业、造船业等不断发展,而且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包括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肥皂业及丝织业等。其中发展最快的是_煤业,根据达勒姆、诺桑伯兰等10余个地区的资料,1551年-1560 年,煤的年产量为21万吨,到1681年-1690年,年产量已增长至2982万吨。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600年-1660年,从地区上看增长最快的是东北部这一带煤矿的发展,甚至使诗人约翰·克里夫兰诗兴大发,他在诗中写道:英国是个完完全会的世界,无所不有,它甚至拥有西印度群岛的财富,你应该校正一下你的地图:纽卡斯尔应是秘鲁!

_

他把以纽卡斯尔地区所盛产的黑煤比之于南美的白银!

当时英国的煤产量比欧洲其他国家煤产量的总和还要多3倍。采煤工业的发展,为一些老的工业部门如炼铁业及新的工业部门如造纸、制糖等工业采用新技术并大规模地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大规模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像采矿业和金属冶炼业。这些工业部门需要大量资金和劳动力,当时开采一个煤层,至少需要上千镑资金,这是一个普通工人许多年才能挣到的钱。

_

同时大规模的工业还需要众多的劳动力,纽卡斯尔的煤矿约有工人500-1000人。像这样大规模的工业企业,独立的手工工匠已无从问津,这只能由握有大量资金的资产阶级和贵族雇佣大批工人去从事经营铁的产量也有所增长。不过,由于它的起点低,绝对产量并不高。年产量16世纪50年代为5000吨,到17世纪50年代增至23万-24万吨。

而且铁的质量也不如某些外国的好,有时还需要从瑞典进口大量质量较好的生铁,其价格比英国的还低。以前有人认为,由于木材砍伐过多,燃料缺乏所以铁的产量降低了。但这个说法,已为新的研究所否定。

_

虽然在英国的个别地区,木材短缺,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并未_现燃料短缺现象。这个时期,生产铁的中心从萨赛克斯、肯特转移到了米德兰西部和约克郡南部等地,这并非由于前者缺少木材,而是因为它的铁矿石质量不好。同时,这时的冶铁方法也有了改进,16世纪时用的是土法吹炼,现在则为水力鼓风炉所代替效率提高了5-10倍不过,不能过分夸大1617世纪前半期的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因为在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发生之前,英国的工业从整体来说,仍然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英国经济学家奈夫把这个时期英国工业的发展形容为发生了一次工业革命,其意义仅次于18世纪末的那次更大规模的工业革命”。

_

这未免过甚其词。事实上,直到17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仍处于手工工段,并以分散的手工工场为主要形式,羊毛加工业更是如此。这些分散的手工工场,大多由商人提供给农村的农户以羊毛等原料,由农民和农家妇女在家内进行加工。另有集中的手工工场,它们大都存在于采矿、冶金、玻璃和造纸等工业部门中。即使在这些集中的手工工场中,大规模的企业也属少数,除了少数大规模企业之外,一般也只是雇佣少数工人进行生产。工人中有一些是利用农闲到工场去作临时工的农民直到17世纪初,英国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农业和土地。

_

英国的工业部门绝大多数和土地这种当时人所说的英国的“自然财富”有联系,如:铁矿、铅矿、锡矿、谷物、皮革、蜂蜡等。这些都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制造_来的产品主要也是用于居民的直接生活消费。同时,制造这些产品的劳动力大都是农民。工场产品的原料基本上都经由农民之手。而工场中的工人,不论固定的或临时性的也大都来自农民。农民关心他们的原料的销售,也关心他们到工场后的工资待遇,即使是冶铁业、采矿业等部门的生产,也与农民和土地有密切的联系。

_

例如,当时的铁制品许多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如铁钉铁锤、刀子、斧头等直到17世纪革命前,纺织工业仍是最主要的工业部门。15世纪5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英国纺织品出口价值大约增长了15-16倍,如把物价增长也计算在内,则增长5-6倍。到17世纪,呢绒仍占英国出口价值总额的3/4。不过,纺织业的生产技术并无多大改进,只发明了一种织袜机。由于价格昂贵,很少有人买得起。

有人可以提供一关于英国17世纪国内经济状况的资料么

17世纪是英第一帝国形成时期.第一帝国建立的思想动力源于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在英国重商主义发展史上,托马斯.孟、威廉.配第及达维南特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所提出的重商主义的贸易扩张和殖民帝国理论构成了英国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并赋予了英第一帝国鲜明的重商主义特色.

这一时期商业资本兴起,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各国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货币财富,推动了工场手工业发展,因而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重商主义学派是现代早期经济学的主导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阶段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是最早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研究国际问题的理论学派.主张国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就在这一时期许多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重商主义学派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重金主义和晚期的贸易差额论两个阶段.

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贯穿于北美殖民地整个时期,对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往往交织地发挥着消极和积极的“双重”作用.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完全是从母国的角度来考虑,随着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壮大,其对殖民地不同地区的经济运行所产生的消极作用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北美13州殖民地打破英国重商主义对其规定的发展模式成为它们摆脱母国统治走向独立的主要诱因之一.

近代历史中的英国,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相比这种伟大的智慧,其他社会中的那些计谋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的蝇营狗苟.人们很有必要深入研究英国历史上的政治智慧,这可能是人类关于社会问题思考和实践的顶峰,至今无人超越.

中国现存的美元储备超过万亿.这已经招来不少批评.批评者指出,这种巨量的外汇储备并不是什么好事,热衷于积累外汇,只能说明重商主义的思维方式仍然在中国大行其道.中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果然,就像历史上的所有重商主义者曾经遇到的情况一样,中国巨额的美元储备也面临着严重的贬值问题,且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重商主义并不是表示重视商业,而是重视通过商业取得现金.重商主义者认为,现金是财富唯一的体现方式,而商业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多地挣钱.有了钱,才能富国强兵,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国家要尽可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贸易顺差是好的,逆差是不好的.而通过贸易顺差积累下巨额的现金,那最好不过.

这种思维方式符合人们“钱越多越好”的生活常识,因此在世界各地流行.可惜,常识未必正确.钱只是交易的媒介.挣来大量的钱,却不去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等于是在白白为他人劳动.对方拿走并享用了你的劳动果实,你却守着一堆纸自得其乐——在金融电子化时代,你甚至连纸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些计算机里的数字.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历史上,英国人也不能免俗,曾经热衷于重商主义,认为获取大量金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最重要的.到海外开拓殖民地就是为了大量地获取金银.西班牙、葡萄牙不是在开拓美洲的过程中得到了那么多金银吗?

于是,英国人也赶紧来到美洲,开辟自己的殖民地.1607年,得到英国皇家特许状的弗吉尼亚公司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殖民地.在其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人在北美先后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还在西印度群岛、印度等地也建立了殖民地或殖民据点.

既然奉行重商主义国策,英国对殖民地最大的兴趣是商业和财富,而不是直接统治.因此,英国对殖民地的政治统治比较松弛,而且,当时的英国本土已经具备了深厚的自治传统,那些殖民海外的英国人自然也会把这种自治传统带到海外.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从一开始就实行了高度的政治自治.英国对此并没有多加干涉.但是,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却一直十分严格,坚持重商主义的国策.

根据重商主义国策,英国开拓殖民地的目标是,把各个殖民地联结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帝国内,各个殖民地根据自己的条件,各有分工,按照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为整个帝国作出贡献.殖民地要按照英国政府的统一安排,向母国供应原材料,购买母国的工业品.殖民地不能与英国本土在工业上展开竞争.当时英帝国内部的分工是,工业品由英国本土生产,北美主要生产烟草、鱼、木材、棉花等,西印度群岛种植甘蔗,印度则出产各种香料.

帝国的各个殖民地不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利益.他们只是作为帝国整体的一部分,出产英国本土不能生产的原料,并成为英国本土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为了贯彻这个国策,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其中最重要的是1651年通过的《航海条例》.这个条例规定: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只能通过英国或者殖民地建造并拥有的船只进行,其他船只不得介入;殖民地出产的原料只能销往英国或者其他帝国殖民地,不得与帝国外的地区进行自由贸易;殖民地输入的工业品只能来自英国本土,至少要从英国转口.这个条例的用意非常明显,一要促进英国的航海业,二要促进英国的制造业.

18世纪以后,北美殖民地逐渐有了发展自身工业的能力.北美人想要建立自己的工业.英国人对此的回答是:不可以.为了抑制殖民地的工业发展,英国陆续颁布了一些法案.1732年颁布《帽子法案》,禁止将帽子从一个殖民地输往另一个殖民地,这等于是在禁止北美生产帽子.1750年通过《钢铁法案》,禁止在北美兴建可能与英国工业竞争的钢厂及炼钢高炉.

英帝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并没有完全破坏当地的经济发展.首先,英帝国范围广大,即使仅仅在帝国内进行贸易,也能够产生出相当的利润,这种垄断贸易甚至让不少殖民地商人发了财.其次,英国并没有严格执行那些法案,殖民地的走私一直非常活跃.走私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英国对殖民地的贸易控制.但是,重商主义政策毕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后果.这种负面后果逐渐成为殖民地和英国之间难以解决的矛盾.

1756年,欧洲列强之间展开了“七年战争”.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要对手就是英国和法国.两个国家在欧洲和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展开了广泛的军事斗争.法国最终败下阵来,英国取得了北美殖民地的主导权.

英国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北美殖民地的形势却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由于面临法国的威胁,十三个殖民地需要母国英国的安全保护,为此而承担一些经济上的牺牲,是可以接受的.但法国既然已经败退,英国的保护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从英国方面来讲,按照重商主义原则,殖民地只应该是母国利益的来源,而不应该成为经济上的负担.七年战争使英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殖民地防务所需的经济负担就格外沉重了.为了减轻经济负担,英国提出,殖民地应该自己承担防卫费用.为此,英国试图增加北美殖民地的税收,以补偿英国驻军的开支,也用来偿还因为七年战争欠下的巨额债务.英国还开始强化执行以往的法案,打击走私,努力维持符合重商主义原则的殖民地地位——原料的提供者和制成品的购买者.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以在美国建国史中读到.英国人想要收税,北美人坚决不服从.双方矛盾逐渐激化,最终战场上见分晓.英国人被打败.1783年9月,英国与美国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英国失去了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

以后的历史表明,美国独立在英国帝国史上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历史学家以1783年为分界线,将英帝国划分为第一英帝国和第二英帝国.

第二英帝国在北美仅仅保有加拿大、纽芬兰等几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地方,其他殖民地也大多是一些据点和局部地区.连片的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的丧失,看来足以使英帝国就此沉沦下去.当时的许多人也确实认为,英国将继西班牙和荷兰之后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就宣布:“英国已降为二流强国!”可事实是,在以后的岁月里,第二英帝国继续成长,不但没有衰弱,反而更加强大,并在19世纪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英国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答案就是,工业革命赋予了英国人新的观念.在新观念的推动下,面对美国的独立,英国人正确地总结了经验教训,逐渐抛弃了重商主义政策,接受了自由贸易的主张.“日不落帝国”正是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也是自由贸易的辉煌成就.

美国独立以前,工业革命的发展就已经使得英国的重商主义渐趋没落,自由贸易的思想开始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英国主流社会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认为对外贸易比统治殖民地更加重要.“我们的贸易优先于统治”.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国富论》,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英国首相小皮特宣称自己是斯密的学生,是自由贸易的信徒.

美国独立虽然表面上严重打击了英帝国,可是实际的损害要小得多.由于实行自由贸易,打破了以往贸易只能在帝国范围内进行的约束,1783年以后短短几年,英国对北美的贸易就超过了殖民时期的最高水平.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英国迅速从战争失败中恢复过来.英国国内也很快就摆脱了失去美洲殖民地的悲观情绪.而且,英国人就此改变了对所有殖民地的态度.政治家和思想家伯克说道:“英国应当用殖民地对她的感情纽带来保持殖民地.如果他们想独立,英国应允许他们独立.”

进入第二帝国,英国继续在世界上扩张势力,但没有采用过去那种尽量占领殖民地土地的方法,而是以保卫全球贸易路线为目的,控制战略要地,如南非、斯里兰卡、马耳他等.对已有的其他殖民地,如加拿大、印度,则改变统治策略,强调更加灵活、温和的治理方式,同时努力建设这些殖民地,促进殖民地自身的发展.结果,说法语的加拿大魁北克和英国人只占少数的印度,都长期留在英帝国内.

英帝国虽然和其他帝国同样使用“帝国”这个名词,但含义大不相同.那些单纯凭借暴力手段称霸,蛮横地掠夺他人的帝国,不但如过眼云烟般很快消失,而且在被统治者心中还留下了残暴可憎的记忆.而英帝国,以自由贸易立身,以传播现代化的统治体系为手段,不但成就了帝国的伟业,而且,把英国的语言、文化、政治传统、政治制度传播到了全世界.至今,英国仍因此而受益.客观地说,世界也因此而受益.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10-06 14:12:19 回复

    用就是尽可能多地挣钱.有了钱,才能富国强兵,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国家要尽可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贸易顺差是好的,逆差是不好的.而通过贸易顺差积累下巨额的现金,那最好不过.这种思维方式符合人们“钱越多越好”

    1
  • 访客 2022-10-06 11:57:27 回复

    权威,两者相通。他从家国类比的角度进一步指出反抗君主,即使暴虐的君主都是不合法的。17世纪的欧洲政治与经济17世纪时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

    2
  • 访客 2022-10-06 06:30:42 回复

    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2)农业革命,15世纪末羊毛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过程中,公有地和份地成为最先被侵蚀的对象,大租佃制经营在英国农村中也逐渐居于统治地位.农业劳动力的释放、农业

    3
  • 访客 2022-10-06 10:27:46 回复

    贸易的主张.“日不落帝国”正是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也是自由贸易的辉煌成就.美国独立以前,工业革命的发展就已经使得英国的重商主义渐趋没落,自由贸易的思想开始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英国主流社会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认为对外贸易比统治殖民地更加重要.“我们的贸易优先于统治”.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