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策影视初创期融资策略,华策影视资本结构分析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10-10) 问题 84 2

介绍:

华策影视的企业文化

公司以“打造华人文化传媒旗舰,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根本,成功制作了上千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电视剧,涵盖古装、现代、偶像、情景剧等多种题材,华策影视运营机制灵活、人才储备充足、营销战略深远、品牌效应显著,摄制出品的电视剧作品均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得到电视观众及媒体的普遍认同,屡创收视率新高。

该公司以“做全球最好的华语影视剧,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为宗旨,抓住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坚持精品、大片的产品定位,题材规划齐全,涵盖古装、年代、现代、偶像、家庭伦理、情景剧等,实施“策划一批,投拍一批,外购一批,发行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式发展策略,成功制作了上千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俱佳的精品电视剧,多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及国际电视节所设电视剧最高奖项。

该公司建立起企划制作、投资控制、营销研发的完整产业链,自制剧、合拍剧、外购剧三大业务并举,制作与销售并举,国内与海外两个市场并举,以强大的发行营销能力、有效的风险成本控制能力、以剧本为核心的资源整合能力及国际化的理念与合作,实现了电视剧业务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为国内最专业、最优质的影视内容提供商。该公司长期稳定合作的电视台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含港、澳、台),影视剧产品热销海内外,并率先开发网络、新媒体及衍生业务,在全球华语影视市场呈现出强势的发展态势。

华策影视公司秉承“诚信为本、互利共赢”的理念,以领先的行业地位、快速增长的业绩收益、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成为中国最具盈利能力和品牌美誉度的华语影视企业。

华策影视的合作关系

公司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公司以“人才”为本,整合业界顶尖创作力量和优质影视资源,与国内众多顶级编剧、导演、演员有过合作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是国内外众多影视机构的合作伙伴,通过国际化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重点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影视产品;并学习台湾偶像剧制作经验,开发优秀合拍剧项目。

华策影视坚一直全力以赴为繁荣中国影视文化产业而努力,凭借多年来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树立了“信誉、品牌、实力”的企业形象,在成就“华人文化传媒旗舰”的路上不断前行。

华策影视(300133)与韩国CJ EM在杭州正式签订战略协议,对外宣布2016年双方在全网剧制作领域已达成共识,即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打造高成本高回报的精品大制作,并在三年内联合制作3到4部顶级全网剧项目。 华策影视(代码300133)_公司

1、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1,412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的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证监许可[2010]1332号文核准。2、本次发行采用网下向股票配售对象询价配售(以下简称“网下发行”)和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以下简称“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初步询价申报结果,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68.00元/股,网下发行数量为282.4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20%。3、本次发行的网下发行申购缴款工作已于2010年10月12日结束 2010年10月26日,“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300133)于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以“打造华语传媒旗舰,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华策影视,继华谊兄弟之后作为国内第二家影视公司成功登陆深圳A股市场,一举成为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万众瞩目的明星企业。

华策影视以制作、发行影视剧见长,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上市挂牌仪式上,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吟怡,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汪小玫,浙江省广电局局长张宝贵,以及海内外主流电视台领导,国内顶级编剧刘恒、邹静之、麦家,著名影星邓婕纷纷出席,影视行业进入资本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华策上市 照亮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前程

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规划》指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

国家的宏观性政策为电视剧行业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营造了一个宽松和有利的发展环境,这有助于国内影视剧制作相关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未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广告投放量的日益增长,以及电视台竞争日趋市场化、三网融合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电视剧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华策影视未来两年(2010年-2011年)计划制作20部778集电视剧、外购250集电视剧、投拍6部电影。到2012年,公司每年投拍的电视剧将达到20部600集左右,每年外购的电视剧将达到7部200集左右,每年投拍的电影将达到3到4部左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强力扶持下,在资本市场的广阔舞台上,华策影视将加快发展步伐,牢牢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继续坚守影视文化精品战略,努力成长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影视文化企业,积极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竞争力而奉献力量。

华策影视公司好吗?

公司以“打造华人文化传媒旗舰,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根本,成功制作了上千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电视剧,涵盖古装、现代、偶像、情景剧等多种题材,华策影视运营机制灵活、人才储备充足、营销战略深远、品牌效应显著,摄制出品的电视剧作品均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得到电视观众及媒体的普遍认同,屡创收视率新高。该公司以“做全球最好的华语影视剧,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为宗旨,抓住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坚持精品、大片的产品定位,题材规划齐全,涵盖古装、年代、现代、偶像、家庭伦理、情景剧等,实施“策划一批,投拍一批,外购一批,发行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式发展策略,成功制作了上千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俱佳的精品电视剧,多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及国际电视节所设电视剧最高奖项。

在受疫情影响最大的2020年,华策影视为何还能逆势交出了漂亮答卷?

其实我们国家在之前的一段时间的经济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的,但是也并不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冲击,我们国家能够不断的去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而很多的企业也是这样的。

华策影视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可能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是华策影视还是能够让自己的经济快速的恢复。在受疫情影响最大的2020年,华策影视为何还能逆势交出了漂亮答卷?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华策影视能够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作品。

其实在我看来,我认为华策影视之所以能够逆势交出漂亮答卷,就是因为华策影视是能够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作品的,因为消费者在这一段时间内也是特别的无聊的,如果能够让自己去观看一些比较好看的作品的话,是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时光的享受的,这样的话就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消费。而华策影视是能够通过这样的行为让自己获得一个更好的营收的。

二、华策影视能够制定合理的战略。

当然,在我看来,我认为华策影视并不是毫无目的的发展,而且也并不是让自己没有方向的去发展。我认为华策影视是能够制定合理的战略的,并且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战略,我认为这样是特别好的,而且能够使得华策影视交出满意的答卷。

三、华策影视能够追赶时代潮流。

不管怎么说,华策影视是能够追赶时代的潮流的,而且也能够让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改变,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作品的推出,这样的话是能够让自己不断地获得支持的,而且能够让自己不断地获得用户。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急求一篇博弈论论文!!!围绕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探讨,正文不少于2000字。 感谢!!!!!!!!!!

参考例文2篇另一篇已经上传:

《博弈与均衡:论中国电视剧的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

冯 巍

来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4期

内容提要:中国电视剧在21世纪新十年蓬勃发展,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二者的相生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搁置,而这恰恰是中国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进行统筹考虑。可以从正确认识制播体制改革、充分重视剧本题材创意、理性选择投融资策略、恰当应对政府新规出台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不仅呼唤完善运营模式、加大资本投入,也呼唤提升创意关注和加深文化内涵。如果中国电视剧能够实现从以资本逻辑为导向到以文化逻辑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就意味着不仅践行了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艺术使命,而且推动了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在相生互动中的产业升级。

关 键 词: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文化导向/艺术使命

作者简介:冯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在站博士后。

中国电视剧在21世纪新十年蓬勃发展,同时也面对着形影相随的种种危机和责难。如果只是以大力推进电视剧产业的雄心壮志相鼓舞,显然远不能切实地解决各个层面的现实问题。业界、学界和相关决策层都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开展深入的探索。其中,电视剧的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分别受到了日益明晰的解读,在政策上、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所进展,但二者之间的相生互动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被搁置着,而这恰恰是中国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亟需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两者之间不是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密切的正向关联,必须进行一体化的统筹考虑。

从2003年起,中国电视剧的年度发行量开始超过1万集,当年总计489部10381集。国家广电总局也于次年开始在官网发布“年度全国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核发情况的通告”(见表1,有关统计依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官网数字重新计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现实题材的比例一直占据首位,口碑效应却长期没有明显地超过历史题材(包括重大题材)。这恐怕不是产业角度的单向思考,或者借古喻今的创意姿态能够一言以蔽之的问题。即使在电视剧局面一片大好的情景下,政策驱动因素的调整、成本驱动因素的失控、创意驱动因素的疲软、受众驱动因素的混杂,仍然潜藏着一个令人忧虑的未来。一边是电视剧产量激增,每年约50%未获准发行而无缘与观众见面;一边是电视剧播出精品供应不足,少有力作可买可播,以至于损害了产业结构,导致产业生态失衡。更重要的是,这种产业生态的不平衡,其中的纠结主要可以归因于电视剧的文化生态问题,即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诸如娱乐主导、内容雷同、解构经典、文化缺失,等等。与此同时,电视剧在新世纪以来还置身于其他类型电视节目大变革、大创新以及海量互动新媒体内容兴起,并逐步蚕食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如何艺术地建构文化承载的现代形态,才是电视剧创作需要仔细推敲的关键。加强精品电视剧的比重,就成为改善中国电视剧整个文化生态并因之进一步平衡产业生态的必然举措。

如果在政策驱动因素于变化中走向完善、成本驱动因素于调控中走向强健的同时,创意驱动因素能够在创新中走向多元,受众驱动因素能够在细分中走向明晰,必将大大有利于电视剧制播双方为构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良性循环做出的努力。迄今为止,就中国电视剧的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价值链的博弈而言,以下四个走向特别重要,也是业界和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

一 从制播一体、制播分离到制播整合

电视剧的制作、发行、播出,构成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三个基本环节。由于自产自销的传统发行方式仍占据中国电视剧产业的主导地位,电视剧发行公司往往从属于制作公司即影视企业,制作、发行和播出就构成了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同时,原有的制播一体化的体制,使得电视剧的制作、发行、播出这三个环节无法发挥相互制衡的功能。新媒体渠道、音像渠道,以及其他发行渠道,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拓展。换言之,政策体制不顺畅所带来的价值链界限不明晰,阻碍了电视剧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制播分离的决策,对于理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意义非比寻常。这一决策可以化“单一行为主体”为“产业行为群体”,由一个长期闭合的价值圆环建构出一条既分立又关联的、不断延展的价值链条。

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首次专门针对制播分离改革发布了指导性政策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就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对于电视台而言,所谓的“分离”不是带来制播“分裂”,而是更应该理解为“分制”,即电视台的“一台两制”——“将部分内容制作资源从现有的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进行公司化改造,以增强其市场活力,使不能进入市场流通的电视台因而获得市场流通的可能。”①这将有助于提高体制内的广电机构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可能,同时避免产业链上下游的恶性竞争。对于民营电视剧制作方而言,中国电视剧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在新的价值链明晰之后,“台管台控台属”制作方、民营制作方与电视台播出方在价值链上的适当衔接,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制播双方在新的层面上整合的呼声,近两年也为此越来越高。电视剧产业以电视台为中心的投资、预购、定制、自制,已经日渐成为一种重新寻求制播整合的方式。

与此密切相关的就是,电视剧制作的管理方式在2006年从规划立项变为备案公示。这就给予了电视剧制作方最大限度上的创意自由,当然也对制作方的未来市场预测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仅以家庭伦理剧为例,作为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题材选择,不管电视剧市场如何风云变幻,这种类型剧从《渴望》(1990)以来就一直热度不减,但其中讲述的人生故事发生了特别醒目的变化。从1997年的《牵手》到2001年的《让爱做主》、《来来往往》,再到2004年《中国式离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婚姻变得如履薄冰,令人每时每刻都恐慌不安。2009年的《蜗居》虽然不能归入家庭伦理剧,但却因为把第三者和房子联系在一起,为其找到一个时代色彩强烈的理由,触动了人们最敏感的神经。2010年-2011这两年,“幸福”的回归占据了主导地位,从2010年《金婚风雨情》(2010)、《金婚》的幸福史诗,到《老大的幸福》、《媳妇的美好时代》唤起人们追求幸福的集体共鸣,再到2011年《幸福来敲门》预示着“幸福”开始降临。

在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取向“从隐忍包容式、悲情破碎式到主动幸福式的转变”②中,可以看到受众主体的强烈诉求改变了家庭伦理剧的题材创意走向。“只有改变单纯的制作方模式,将受众作为一个特殊元素纳入到电视剧的创作之中,才能在电视剧的受众生存中激发电视剧艺术的生命魅力并永保不败之地。”③当一部又一部的家庭伦理剧成为“话题剧”,其对广大观众日常生活的呼应与震动,以及各媒介渠道相应的热播与热议,推动着电视剧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共时性地从失衡走向平衡。然而,近来“后宫剧”的盛行,却以另一类型演绎了让人不安的家庭伦理关系,其对现实人生的隐喻需要多加警醒。

二 从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到编剧中心制

从导演中心制到制片人中心制的转向,充分表征了电视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定位。在这两种架构中,题材创意即剧本创作虽然都处于核心制作环节,但编剧作为群体却是价值链上最薄弱的一环。这显然背离了知识产权时代的总体走向。从2005年中国首家专业剧本公司“黄金档影视文化”成立,到2010年中国首家编剧经纪公司“喜多瑞”成立,编剧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虽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种种迹象表明编剧已经萌生了作为一个群体的自觉意识。

电视剧题材创意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为产业价值链的活水源头,而且体现为文化价值链的智慧结晶。优质的剧本,能够把这两条价值链很好地衔接起来并推动二者的良性循环,同时激活电视剧的经济效能和文化效能。无论是从电视剧制播方的战略角度看,还是从电视剧艺术的健康发展来看,编剧在创意上增强差异化,都是增强一部电视剧竞争优势的关键。作为所占比例较小但正在增长且最终能改变电视剧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剧本创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编剧在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经济地位的合理保障,必然会成为提升电视剧文化内涵的利好因素。

2008年2月24日,“中国电影编剧论坛”发表了《2008编剧维权声明》和《2008影视编剧自律公约》,102人署名号召维护编剧的合法权益。尽管这一声明没能提出编剧与制片方如何建立有效合作关系的举措,但这种规范的行业性约定,还是对业界、学界和相关决策层产生了一定的震动。这绝非单兵作战所能够达到的效果。2011年4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首届会员就有二百多人。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电视剧编剧组织。即使编剧中心制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和进步显然已经开始推动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进一步优化。电视剧文化最终会走向哪里,仍然要受到社会-时代宏观情境的制约,但创意主体的上述自律举措可以直接影响政策主体、产业主体和受众主体的相应调整。这些举措对于文化价值链的优化作用,以及对于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价值链相生互动的优化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 关于投资—融资

中国目前电视剧的主要资金来源分为六类,即自有资金、合作方投资、电视台预购、银行借贷、上市融资、政府赞助与奖励基金。其中,后三类所占比重日渐提高,上市融资则正在掀起热潮。中国的电视剧产业群雄并起,正处于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58家国有电视剧制作机构完成了转企改制,影视制作经营机构已经发展到近5000家。当前景变成了“钱”景,继华谊兄弟成为中国“电影第一股”之后,华策影视成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根据Wind资讯所提供的信息,中国上市影视公司GICS分类(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包括17家,申银万国分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包括22家,中证分类(中国证监会)包括22家。除去重复的公司,实际上共计有40家,而从其经营范围的描述来看,与电视剧制播直接相关的公司有10家。这其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营企业(见表2)。

过度压低剧本和电视剧制作的成本来保障经济收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恶性循环。尽管上市“钱”景乐观,也确实有利于电视剧产业链的优化,但在电视剧制播成本总体大幅上扬的今天,通过上市融资之类的渠道实施成本优先战略,显然不是改善电视剧产业生态的首选策略。电视剧制播方清醒地认识到,差异化战略才是最优化价值链的选择,开始致力于追求具有独特性的低成本资源和具有高买方价值的高成本资源的组合,借以创造各方认同的价值与独特性成本之间最大的差额。这种差异化战略主要体现为创意战略,其中,题材创意的独特性即剧本的独特性非常重要。一味地低成本,不利于提高剧本的独特性。提高剧本购买成本,获得优质剧本,以便提高电视剧制作方的议价实力,吸引优秀演员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片酬议价,或者可以不必须是名演员担纲主演,就降低了总成本,即通过采取差异化战略作用于成本。这样,在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优化过程中,剧本购买环节就越来越得到关注。这恐怕也是编剧维权态度日益强硬的根本缘由。

从剧本的题材创意问题,我们就可以进入到文化价值链的思考。这一文化价值链应该产生的不是文化浮躁、文化炒作所带来的“文化垃圾”,而是文化反思、文化创新所带来的文化精品。电视剧艺术具有文化经济特性,意味着电视剧的产业属性不能脱离其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载体之一的文化属性而独立存在。“电视剧文学剧本,具有显示我们时代先进文化的文化蕴含和美学品格,具有创造能够索引时代也能够引领时代的美学价值,具有它应有的综合的系统的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功能。”④然而,一部电视剧究竟会发出谁的文化声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要考虑电视剧制播方的选择,也要考虑电视剧观众的选择。热播剧就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文化文本,不仅蕴涵着叙述者的文化社会诉求,而且折射出接受者的文化期待视野。那些成为“事件”的电视剧,除了具有艺术上的经典价值之外,作为民族精神的时代文化症候和社会文化思潮的代言人,唤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和心理共鸣。这种共鸣往往具有伦理意义上的文化效应,“追”不同类型的电视剧,“追”不同维度的电视剧话题,呈现了各种亚文化群体从中获得的不同文化认同和情感投射。

四 关于“限娱令”和“限广令”

电视剧有事业无产业固然会阻碍电视剧艺术的市场化蓬勃发展,有产业无事业也会给电视剧艺术的持久健康发展带来负面效应。电视剧娱乐化的选择,不能否认资本驱动的因素。资本总是致力于把符号从与真实的捆绑中“解放”出来,将其投入纯粹的流通。⑤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位列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大国。然而,即使电视剧的经济价值增值了,文化价值是否也正向增值了,却是一个需要质疑的问题。学界从新世纪伊始就从广泛的意义上展开了关于文化生态平衡问题的讨论,其中,特别关注到中国所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的困境。

尽管“文化生态是一种观念性的、潜移默化的东西,在它发展的初期往往会遭到人们的忽视,而难以引起足够的认识”⑥,但从哲学思维的高度和文化实践的层面来看,由于文化生态的普遍存在,及其系统内部各种文化因子交互融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文化链”,其中任何一个的变化都会带来连锁反应,甚至导致社会总体文化结构的深刻变革,“如果失去了文化生态视角,看不到特定时期的文化生态失衡,便很可能导致‘话语飘移’,为各种各样的‘伪问题’所遮蔽和迷惑,而真正的主流话语却得不到彰显。”⑦就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而言,由于这一艺术形式深深介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养成已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如果回避电视剧已然失衡的文化生态问题,就会引发更严重的文化滑坡,同时也必然会影响电视剧产业发展自身的良性循环。

2011年,电视剧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博弈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大变革、大洗牌的格局已经初见端倪。“调控之手”新规出台与资本扩张的呼应,造成了新的产业生长点。2011年10月到11月问,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下发了“限娱令”和“限广令”,并且都规定从2012年1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两限令”在客观上成为刺激电视剧产业再攀新高的举措。部分卫视将2012年的“综艺节目时段”改为“电视剧时段”,已经导致电视剧的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频道和江苏卫视则另辟蹊径,联手研发了一种全新的节目模式,即职场创意偶像真人剧中秀,并在2011年10月30日首度推出了《一心一意爱上你》。中央电视台第八频道2012年的开年电视剧《大戏法》,也是带有浓厚的“剧中秀”色彩。考虑到电视剧早已“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创新功过如何现在还难有定论,但显然需要加以认真的审视。至于电视剧植入广告、剧集时长和剧集间广告时长的具体变化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取消剧中插播广告显然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通过电视渠道收看电视剧的方式,在与视频网站的竞争中,重新获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尽管在广告收入方面电视与网络的竞争重新疑云密布。

“两限令”的出台,显然并非一时冲动。2011年4月在济南召开了首届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参会者涵盖了电视剧管理机构、制作机构、播出机构三方和有关部委的代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加强引导·提升品质·努力开创电视剧繁荣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相当于发布了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个“总动员令”。在肯定“电视剧成为当代社会主流艺术形式”的同时,提出“十二五”时期电视剧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提升电视剧品质”,实现创作质量、产业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⑧2011年5月,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自办刊物《第八频道》试刊号发行,在扉页广告之后以醒目的大字将自身定位为“人类情感的窗口民族精神的家园”,阐述了“奏响一个旋律,做强一个品牌,把好一个关口,守望一片园地,建立一套机制,深化一个主题,放大一个平台,走出一条新路”的八句箴言。作为电视剧专业频道的“国家队”,这样的定位不仅是在响应相关决策层的号召,也是在引导电视剧业界自身的前进方向。

在中国电视剧热闹而非繁荣的产业生态中,不仅出现了制片方争夺定价权、营销拓展话语权、播出平台抢占好剧版权的现象,还存在着编剧捍卫著作权、导演出让拍板权、明星炒作议价权、广告滥用插播权的问题⑨。如果这些电视剧产业链条上的利益方不能理顺其相互关系,不仅会因各方自身利益的非理性失衡而阻碍电视剧在中国的“产业式”推进和繁荣,也会损害以文化多样性为前提的电视剧文化生态平衡,损害观众应该拥有的多元化的文化价值选择,最终会不利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健康生长和理性建构。“‘文化创意’的提出,本意在于提请人们注重当今世界普遍出现的一种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精神滑坡现象,自觉加大对文化的投入,靠文化提升人的素质,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⑩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不仅呼唤完善运营模式、加大资本投入,也呼唤提升创意关注和加深文化内涵。如果中国电视剧能够实现从以资本逻辑为导向到以文化逻辑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就意味着不仅践行了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艺术使命,而且推动了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在相生互动中的产业升级。

注释:

①尹鸿:《“分离”或是“分制”——对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现代传播》,2010年第4期。

②赵曙薇:《“幸福剧”的文化价值取向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第11期。

③刘婷、赵晓倩:《集体心理寻唤——新世纪电视剧创作与受众心理互为关系研究》,《当代电影》,2009年第7期。

④曾庆瑞:《“电视剧文学”刍议》,《文艺报》,2009年7月16日。

⑤[法]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⑥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⑦孙卫卫:《文化生态——文化哲学研究的新思路——兼论中国当代文化生态及其培育》,《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⑧田进:《加强引导提升品质努力开创电视剧繁荣发展新局面——在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电视研究》,2011年第6期。

⑨吴仕逵、刘雅娜等:《中国电视剧“钱规则”》,《第八频道》(试刊号),2011年5月。

⑩仲呈祥:《警惕文艺媚俗化、功利化倾向》,《艺术教育》,2010年第4期。

凯撒文化是股权融资为主嘛

凯撒文化是以股权融资为主的,股票代码:002425,截止2021-12-10,公司股东人数96393户,上期(2021-11-30)为93442户,变动幅度3.16%。

拓展资料:凯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凯撒文化,以精品IP为核心,从事手游研发与发行、动漫出品与投资、影视剧出品与投资、互联网文化产业投资等,是中国知名的泛娱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94年,创始人郑合明。2010年中国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425)。1994年成立至今,拥有27年发展历史,历史悠久。与众多国际顶级伙伴紧密合作,信誉卓著,声名远播。秉持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全球化的泛娱乐产业运营 ,业务覆盖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

1,IP运营

公司已搭建了网络文学IP、动漫IP、传统文学IP专业团队,可进行影视、动漫、游戏等全品类多方位的IP培育运营, 优秀的IP运营能力是公司发展泛娱乐最核心的竞争力。

2,手游研发与发行

公司拥有顶尖研发实力的游戏自研团队,并持续投资优秀游戏研发团队,同时具备强大的游戏发行能力。 全资子公司天上友嘉研发了《圣斗士星矢:重生》、《三国志2017》、《新仙剑奇侠传》等经典IP改编手游,全资子公司酷牛互动研发了《唐门世界》、《绝世天府》等知名网文IP改编手游。

3,动漫出品与投资

凯撒文化组建了专业的动漫团队,负责将现有的IP进行动漫化的改编。 2016年,凯撒文化投资并携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经典IP动漫《新葫芦兄弟》; 2017年与国内一线视频平台优酷土豆、国内优秀的动画制作公司柏言映画共同投资、联合出品原创3D武侠动画《少年锦衣卫》; 联合出品知名网络小说《玄界之门》改编的同名漫画。

4,影视剧出品与投资

凯撒文化将陆续参投国内外一线电影制作公司,深度参与电影电视剧和网剧等投资制作。 凯撒文化已与华策影视开展深度合作,获得温瑞安的武侠小说《说英雄谁是英雄》的动漫、影视、手游改编权。 同时还有20多部影视剧项目在授权运作中。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10-11 10:01:05 回复

    ,制播分离的决策,对于理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意义非比寻常。这一决策可以化“单一行为主体”为“产业行为群体”,由一个长期闭合的价值圆环建构出一条既分立又关联的、不断延展的价值链条。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首次专门针对制播分离改革发布了指

    1
  • 访客 2022-10-11 10:13:26 回复

    还在一定程度上被搁置着,而这恰恰是中国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亟需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两者之间不是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密切的正向关联,必须进行一体化的统筹考虑。从2003年起,中国电视剧的年度发行量开始超过1万集,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