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中原大战经济政治拉拢,蒋介石中原大战为什么能赢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10-31) 教育 237 4

介绍:

九一八事变时,国内究竟是什么形势

国内政治混乱,没有真正“统一”。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

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国内混战: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双方激战近半年、伤亡30万人,史称“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的实力对比介绍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那么你了解中原大战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中原大战的实力对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中原大战的实力对比

中原大战于1930年2月拉开帷幕,四月战争双方开始了火拼,5月份战乱向全国蔓延直至10月份中原大战才进入尾声。中原大战的战争规模为中国近代史的国民党内战规模之最,其规模之大也从侧面反应了中原大战实力不俗。对战双方的兵力总共可达147.2万,如若加上后期参战的东北军,其兵力接近170多万。战争的结果亦是双方损失惨重,共计死伤人数40万余人, 军事 费用高达5亿元。

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落下帷幕,因此在中原大战实力对比中蒋介石一方的总体实力更占优势。在经济方面,蒋介石所统治的地区较为富裕的海关等地,充足的 税收 为赢得战争提供了经济保障。同时税源可以为国民政府的公债提供担保金,公债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强有力地支持了战争所需的军事支出。同比来看,阎锡山,冯玉祥所占领等地大多贫瘠荒凉,阎锡山强制控制的天津海关正处于战乱瘫痪之时,没有 办法 增强其经济收入。反蒋方的经济脆弱阻碍了联盟战斗力的发挥。

在 政治 方面,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府,他对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控制为他提供坚实的政治力量。当时国民党是自身为“正统”军,”三民主义“的大旗拉拢了人心。张学良拥护蒋介石的部分原因就在于认同南京政府的统一领导权。同时统一领导更有助于战争的协调统筹。阎锡山,冯玉祥等一方最为反蒋一方,表面上是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实际上也是垂涎独裁大权,同时他们并没有要求推翻蒋介石所领导的南京政府,因此得不到人心的支持。

在军事方面,蒋介石一方的装备更为先进,武器在近代史上的战争中不是 决定 性的因素,但是武器的先进与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蒋介石拥有陆军、空军、海军,兵力种类齐全。同时弹药装备充足,拥有自己制作弹药的条件,和从外界采购的优良条件。在反蒋一方,武器装备和兵力种类都处于弱势地位。地方军的兵力都是极为落后的步枪,排炮的数量只有数门,常常是战争的效果大大缩减。

中原大战阎锡山败给蒋介石的原因

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败给蒋介石这个问题要从两点来说, 从直接原因来说是输在石友三的反戈一击上, 从根本原因来说是输在阎锡山的爱钱如命上。

在国名党军阀中, 阎锡山是出了名的爱钱如命,那么和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败给蒋介石的原因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要从导致中原大战失败的关键人石友三说起了。在阎锡山决定反蒋时,为了让军阀石友三的支持他, 阎锡山派周玳去河南新乡游说石友三。 周玳临走之前, 阎锡山曾嘱咐到石友三见钱眼开,若开口要钱,可酌情答应。当周玳赶赴新乡,石友三果真立马哭穷, 提出让阎锡山拨付部分军饷才肯参加反蒋联盟的条件。周玳听后,一边叹服阎锡山有远见,一边承诺给石友三80万元款。 石友三果真见钱眼开, 马上表态将紧跟阎锡山。

周玳回到太原,阎锡山知道这件事后心疼至极, 不仅不夸周玳反将周玳奚落一番,此后,阎锡山决口不提给石友三钱的事情, 石友三见此大为火大,大骂:“不给钱,休想老子给他卖命!”。后来在将领的劝说下,阎锡山忍痛给了石友三30万元。虽说石友三勉强参加了“反蒋联盟”,可心里一直憋着火。结果在中原大战中由于阎锡山拖延不给军饷, 同时蒋介石又在承诺100万军饷的诱惑之下, 石友三立马叛变。 导致阎冯联军乱了阵脚,不久败北。

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败给蒋介石?表面上看是输在石友三的反水, 实则是输在了阎锡山的视财如命。

中原大战之后的局势

中原大战以前,一线军阀中包括蒋介石领导的中央军,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闫锡山领导的晋绥军,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以及李黄白领导的新桂系。

在实力方面,属中央军最强。而西北军队战力强但军备差,在中原大战之后被初步瓦解。东北军军备强但战力差,幸运的是未受战事影响。晋绥军战力与军备实力相差不大,也未受战事影响。新桂系军备差而战力强,但是由于蒋桂战争,实力被大大的削弱。中原大战之后的局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彻底瓦解,分裂成了四大派系。闫锡山领导的晋绥军也受到重创,内部的商震和傅作义等将领也前后联合成一个系别。东北军因为进入关中帮助中央军,所以在战后得到了华北的地盘,紧随其后又收编了大量的西北军和晋绥军派系的残余势力,一举成为全中国第二大的军事派别。新桂系撤退回广西以后,在陈济棠派粤军的帮助下自保。与此同时,派系领袖中的黄绍弘退出了新桂系。

在中原大战之后一些小军阀的势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建国豫军的首领樊钟秀阵亡,他领导的派系也在战后被收编了。石友三领导的西北军由张学良收编。而后因唯密谋夺取华北,被蒋介石和张学良左右夹击致使全军覆没。 杨虎城领导的陕军因为协助蒋介石而得到了陕西地盘。张发奎领导的粤军因战斗实力大损,不得不依附于新桂系。陈济棠领导的粤军在帮助了蒋介石后并未得任何好处,导致矛盾激化。后来以胡汉民被囚为口,和新桂系联合反对蒋介石。

猜你喜欢:

1. 有趣的汉字作文350字5篇

2. 冯玉祥的主要事迹

3. 国民党军衔 国民党军衔详解 国民党军衔图解

中原大战的伤亡情况怎么样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据记载,中原大战的范围涉及全国22个省,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经济损失达五亿,受到波及的国民达千万,那么,在这场中原大战伤亡有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原大战的伤亡情况怎么样,希望大家喜欢!

中原大战的伤亡情况

中原大战中,反蒋联盟的总兵力达80万,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军只有60万人。双方人数差别较大,但在反蒋联盟中,各个军阀集团的军对实力不一,而且各个军阀的政见分歧也非常大,导致在战斗过程中的战斗力直线下滑,而蒋介石的政府军,虽人数比其他军阀的军队人数要少的多,但其战斗力却是那些军阀的杂牌军难以媲美的,所以,在交战中,南京政府军的伤亡要少于反蒋联盟的军队伤亡。

中原大战的转折点是在大战爆发的第四个月,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介入中原大战,他带来的两个军共十万余人,而且装备精良,作战彪悍,这更为政府军增添了气势,也因为这些东北军的加入,使反蒋联盟的军队伤亡更大,让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而更快的结束。

据战后统计,中原大战伤亡达三十万人,其中,国军的伤亡是九万五千人左右,而反蒋联盟的军队伤亡达二十万。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虽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却极大的消耗了中国的有生力量,使在一年后的“九一八”事件中,中国东三省的沦丧!

中原大战实力对比

中原大战于1930年2月拉开帷幕,四月战争双方开始了火拼,5月份战乱向全国蔓延直至10月份中原大战才进入尾声。中原大战的战争规模为中国近代史的国民党内战规模之最,其规模之大也从侧面反应了中原大战实力不俗。对战双方的兵力总共可达147.2万,如若加上后期参战的东北军,其兵力接近170多万。战争的结果亦是双方损失惨重,共计死伤人数40万余人, 军事 费用高达5亿元。

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落下帷幕,因此在中原大战实力对比中蒋介石一方的总体实力更占优势。在经济方面,蒋介石所统治的地区较为富裕的海关等地,充足的 税收 为赢得战争提供了经济保障。同时税源可以为国民政府的公债提供担保金,公债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强有力地支持了战争所需的军事支出。同比来看,阎锡山,冯玉祥所占领等地大多贫瘠荒凉,阎锡山强制控制的天津海关正处于战乱瘫痪之时,没有 办法 增强其经济收入。反蒋方的经济脆弱阻碍了联盟战斗力的发挥。

在 政治 方面,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府,他对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控制为他提供坚实的政治力量。当时国民党是自身为“正统”军,”三民主义“的大旗拉拢了人心。张学良拥护蒋介石的部分原因就在于认同南京政府的统一领导权。同时统一领导更有助于战争的协调统筹。阎锡山,冯玉祥等一方最为反蒋一方,表面上是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实际上也是垂涎独裁大权,同时他们并没有要求推翻蒋介石所领导的南京政府,因此得不到人心的支持。

在军事方面,蒋介石一方的装备更为先进,武器在近代史上的战争中不是 决定 性的因素,但是武器的先进与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蒋介石拥有陆军、空军、海军,兵力种类齐全。同时弹药装备充足,拥有自己制作弹药的条件,和从外界采购的优良条件。在反蒋一方,武器装备和兵力种类都处于弱势地位。地方军的兵力都是极为落后的步枪,排炮的数量只有数门,常常是战争的效果大大缩减。

中原大战始末

中原大战的爆发是在1930年5月,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1月份。这是在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人之间打响的一场新军阀混战,也就是共产党口中的蒋冯阎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河南省、安徽省、山东省等中原地区一带,所以被称为中原大战。中原大战始末仅持续了6个月,但它经历了长期的酝酿,所以规模浩大。而且从中原大战始末的局势就可以反映出战争的残酷。

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国民党政府的纪念周上做军事 报告 ,他说蒋介石方面军队的死伤大约有九万五千多人左右,冯、阎的军队死伤人数则在十五万以上,死伤总人数超过了三十万人。而中原大战之后,军阀势力也经过了新一轮的洗牌,有些军阀势力被其他军阀收编,而有些军阀势力甚至直接被瓦解了。经过这场战争,蒋介石方面消灭了对他威胁最大的敌人冯玉祥,因为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在这场战争中基本上被瓦解了。

除了冯玉祥之外,阎锡山也惨遭失败,他无奈之下逃进大连,身家只剩下了山西和内蒙一带。战后,张学良又明确表示要无条件拥护蒋介石,由此可看出,蒋介石的实力已经到达了顶峰状态。由于张学良要支持蒋介石,因此他在1930年9月18号率领30余万东北军将士,浩浩荡荡进入关内,并一举控制大部分地区。但无奈的是东北地区异常空虚。一年以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不幸沦陷。

中原大战双方都拉拢张学良,为何他选蒋介石?看看蒋给得有多丰厚

在中原大战中,无论是对于蒋介石还是对于反蒋派来说,张学良的东北军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1930年2月10日蒋、阎电报战初起时,在接到阎锡山要求与蒋共同下野电报时,蒋介石即电请何成濬详询奉天张学良的态度,东北方面的动向是蒋介石作出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 为笼络张学良,蒋介石一方面令何成濬与张学良保持密切联系,同时派方本仁、吴铁城、李石曾、张群等人,以各种关系前往沈阳劝张疏晋近宁。

2月20日蒋致电张以北方事务相托,声称:“阎如启衅,则请汉兄立举义旗,共同努力完成统一也。” 3月26日,为了示惠张学良,蒋介石致电吴铁城主动表示:“内政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长与外交(部)次长,请汉兄即推人电保以便提出。”同时,蒋介石早早就开始其银弹攻势,3月27日,蒋致电宋子文,令其在4月5日前电汇张学良50万元。

南京方面极力拉拢张学良,反蒋方面也不落后,阎冯代表贾景德、梁汝舟、薛笃弼等前往沈阳与张联络,极力争取张学良,许以陆海空军副司令职和华北地盘。

蒋、阎对立初露端倪时,张学良曾向阎表示亲近,东北和华北、西北接壤,地理上的接近使双方有更多相同的战略利益。

1930年1月17日,阎锡山致电张学良,请其协助从秦皇岛起运外购的飞艇、机关枪、子弹等武器弹药,张学良批示:“电军、警、关,切实给予便利,如咱事一样。”

次日,在给阎锡山复电稿中初言:“晋辽提携,绝无问题。”后改为:“时事纠纷,近顷愈甚,欲图挽救,宜从提携人手,大而可安一国,小之亦有益地方。” 蒋、阎争端愈演愈烈后,张学良从自身利益计,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立场,公开表态显得不偏不倚。

3月1日,张学良发表通电,针对阎、蒋之争声称:

同时在给阎锡山的电报中表示:

为拉拢张学良站到南京一边,蒋介石方面采取了各种手段。以高出市场价一倍的价格向东北兵工厂购步枪5万支。随着蒋军在战场上的失利,蒋介石急于拉张学良参战。 6月5日,蒋电方本仁、吴铁城,有意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并全权负责北方。

8日电宋子文,询问其何时可拨付张出兵费用200万元。16日蒋再电古应芬,请李石曾力劝张学良出兵:

6月21日,在蒋介石授意下,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此时,张学良已倾向于蒋介石。 1930年7月底;南京方面李韫珩五十三师拟转海运由青岛登陆,协助韩复榘夹击胶济线晋军。当时青岛地区为奉系海军控制,登陆青岛必须获得其同意。

蒋介石乃电请张学良令准该部登陆,8月初,因奉张的协助,李韫珩部陆续登陆青岛。对此,蒋介石在日记中表示:

但是,张学良此 时尚 不急于明确表态,一则他深知自己在这场大规模内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绝不轻易表态,而是待价而沽,谋求更大的利益;二则东北内部高官看法不一,意见尚需整合。

1930年6月5日,张学良召集东北高官商议应付时局办法,会中意见约分成三派:

为了促使张学良彻底倒向自己一方,7月,蒋介石任命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张学良以是否就南京方面任命的副司令一职问题征求张作相、汤玉麟等意见,张、汤等表示反对,强调:

张学良在内部反对声中,再次推迟表态,答应蒋军夺回济南就考虑出兵。张认为如果蒋军夺回济南,那表明反蒋联军已陷入被动。 8月15日,蒋军占领济南,蒋介石连电张学良出兵。24日蒋介石答应由张学良主持华北,随后又明确答复由宋子文给张学良速筹500万元出兵费,并答应发行1000万元的公债整理奉票。

张学良感到出兵的条件已经满足,内心已有“拥护中央”的打算。9月初,张学良召开东北高级干部会议商讨时局,会中张作相、张景惠仍反对出兵助蒋。 张学良心意已决,坚持入关主张,张作相等被迫放弃反对意见。张学良决定令于学忠、王树常组成第一、第二两军,出兵关内。

9月18日,张学良发出通电,“吁请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静候中央措置”。 20日,于学忠率部先行入关。张学良出兵严重地动摇了反蒋派的军心,阎锡山迅速将晋军向黄河以北撤退,撤回山西,庞炳勋、孙殿英、刘春荣等部均纷纷自由行动,随同晋军撤到黄河以北。

而东北军和晋军也形成默契,东北军每到一地,即通知晋军让防,阎按通知节节退兵。21日、22日,东北军和平接收天津、北平。为保持同晋军的关系,东北军到达河北、察哈尔后即停止前进,没有进入山西。

东北军入关后,陇海、平汉两战场的西北军也军无斗志。19日,石友三通电拥护张学良,率部由鲁西开往豫北。各路友军或垮或撤,冯玉祥西北军处境艰难,面临后路被截、重兵包围的威胁。蒋又派人四出活动,多方利诱,使冯部迅速分化。

9月28日起,吉鸿昌、庞炳勋、梁冠英等高级将领纷纷举兵投蒋,赵登禹、刘汝明、魏风楼、张人杰等一小部分部队退入晋南,平汉线的反蒋军处境险恶。 10月2日、3日,蒋军先后占领开封、许昌。6日,陈诚部占领郑州。9日,杨虎城部占领洛阳,25日占领潼关,截断了西北军回陕西的退路。

在大局已定时,10月4日,阎锡山、汪精卫秘密到郑州与冯会晤共同商定联合发表停战通电。阎锡山随即发出下野通电,表示:

5日,阎、冯、汪联名电张学良表示愿意停战,听候和平解决,冯玉祥率副司令部人员撤到黄河以北的新乡。 10月15日,阎、冯决定联袂下野,鹿仲麟领衔通电罢兵息战。

11月14日,阎、冯通电取消太原的陆海空军总司令部。

蒋介石与张学良约定晋军由张学良负责收编,西北军由蒋介石负责收编。张学良对晋军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晋军被编成第四、五、六、七四个军(1931年7月改为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五军),分别由商震、徐永昌、杨爱源、傅作义任军长,另有护路、炮兵、骑兵各一个师,共十六万多人。

退入山西的西北军初被编成第三军,1931年6月改为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黄河南岸的西北军为蒋介石收编。 对于阎锡山和冯玉祥,蒋介石坚决要求他们出洋。阎锡山声言要去日本游历,躲到大连。冯玉祥则隐居于汾阳县峪道河。

中原大战历时半年之久,交战双方投人兵力总数达140万人,死伤四十余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30年度,南京中央的财政支出为5.39亿元,其中军务支出就达到2.45亿元,占到将近一半,连绵的战争严重阻碍了国家建设的有效进行。

中原大战的结果,蒋介石获得空前胜利,统治力量大为加强,全国统一的基础基本稳固。张学良兵不血刃,在关内取得巨大地盘,也是一位大赢家。 几位输家中,阎锡山虽被迫暂离山西,但实力尚存,保留有山西地盘,李宗仁、白崇禧也在广西苟延残喘,只有冯玉祥西北军全部崩溃,从此即离开军队,失去东山再起的资本。

(正文完)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11-01 08:41:45 回复

    的统一领导权。同时统一领导更有助于战争的协调统筹。阎锡山,冯玉祥等一方最为反蒋一方,表面上是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实际上也是垂涎独裁大权,同时他们并没有要求推翻蒋介石所领导的南京政府,因此得不到人心的支持。 在军事方面,蒋介

    1
  • 访客 2022-11-01 10:02:49 回复

    立马哭穷, 提出让阎锡山拨付部分军饷才肯参加反蒋联盟的条件。周玳听后,一边叹服阎锡山有远见,一边承诺给石友三80万元款。 石友三果真见钱眼开, 马上表态将紧跟阎锡山。 周玳回到太原,阎锡山知道这件事后心疼至极, 不仅不夸周玳反将周玳奚落一番,此后,阎锡山决口不提

    2
  • 访客 2022-11-01 06:35:44 回复

    .2万,如若加上后期参战的东北军,其兵力接近170多万。战争的结果亦是双方损失惨重,共计死伤人数40万余人, 军事 费用高达5亿元。 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落下帷幕,因此在中原大战实力对比

    3
  • 访客 2022-11-01 02:04:36 回复

    阎锡山和冯玉祥,蒋介石坚决要求他们出洋。阎锡山声言要去日本游历,躲到大连。冯玉祥则隐居于汾阳县峪道河。 中原大战历时半年之久,交战双方投人兵力总数达140万人,死伤四十余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30年度,南京中央的财政支出为5.39亿元,其中军务支出就达到2.4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