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口岸经济发展,阿勒泰地区口岸经济发展现状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3-02-14) 教育 151 5

介绍:

塔克什肯口岸的发展成果

2009年1-4月,塔克什肯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4237吨,其中进口22吨,出口4215吨,分别增长79%、下降76%和增长85%。完成进出口贸易额385.11万美元,其中进口贸易额1.69万美元,出口贸易额383.42万美元,分别增长205%、下降95%和增长308%。主要进口商品为冻鱼,出口商品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涵管、水泥、沥青和机械设备。

在2009年前四个月口岸进出口贸易额中青河县外贸企业完成进出口货运量3616.45吨,占口岸货运量的85%以上,而进出口贸易额66.8万美元,仅占口岸贸易额的17%,并且产品比较单一,大多数是资源密集型产品。

香港盛大投资集团计划投资4500万元,建设小商品批发、建材于一体的物流园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房屋主题已基本完工。香港(蒙古)能源公司计划投资一亿元,新建占地300亩的口岸物流中心、宾馆、学校和医院。 2009年口岸同蒙古国及俄罗斯经济、资源、需求互补等实际,科学合理定位口岸功能及发展方向,以规范口岸今后的建设和管理,加速口岸经济发展。将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实现塔克什肯口岸常年性对外开放,早日实现红山嘴口岸向第三国开放。同时,将旅游、贸易和口岸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发展旅游贸易,加快口岸发展,扩大对蒙古的商品出口贸易。

塔克什肯其人和以其名命名的口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后,塔克什肯口岸成了西北边陲阿勒泰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现已闻名遐迩。

关于塔克什肯地名的由来,中蒙边界的划定时间众说纷纭。某些刊物不顾历史实事妄加释意。甚者写专篇虚构事实,混淆视听。

2002年出版的《依持勒部落系谱》一书中第173页毫无根据的歪曲历史事实称依特勒部族的著名雄辩家,塔克什肯因其安家落户于清河县中蒙边界。现其名字成了地名,在世界地图上落下了鼎鼎大名。

犹如,2001年度《木拉》杂志,第一期发表合孜尔·阿达加尔一篇文章中描述所谓的历史事件称:在很早以前莫勒克部落的赛买克毕在木尔恩德克可汗时期与科列(大科列)地方的蒙古可汗交涉后,从禾斯哈拉海划定界限。另,对原被蒙古方抢掠去的马匹,在现塔克什肯山头进行谈判。经谈判赛买克毕同意了对方每匹马折变为二岁小马退赔的协定。后来达成协定的地方被称为“塔以克斯肯”(在哈萨克语中有小马协定之地的意思)。后来演变成了塔克什肯。正是无稽之谈。

对于这些误传本人在2002年度第六期《木拉》杂志上发表过“还历史予真实”的评论文章。其中已用历史依据论述了赛买克协定是什么时期的事件。即十六世纪的克列可汗的儿子木尔恩德克可汗怎能牵址到在清河与蒙古可汗划界线。在这就不再赘述,直戴了当,言归正传。

那么现塔克什肯口岸是什么时候被定为边境口岸的呢?我认为有必要把这段历史从科布多一阿勒泰分治以前开始讲述为宜。

据历史记载1902年科布多与阿勒泰直属北京。由科布多与阿勒泰参赞大臣管辖。办事处驻科布多。1903年科布多与阿勒泰一带分为“巴容噶尔、准噶尔”也就是“右翼、左翼”两个区域来管制。属右翼一带的部族有马米贝子掌管。属右翼的有科布多两个吾库尔岱部族和清河。富蕴两个吾库尔岱部族,共四个吾库岱部族,由切如什部族出身的苏库尔拜,吉合什掌管。实行此权制后,苛捐杂税增多,劳苦大众不堪重负,在喀刺乌斯满带领下广大牧民纷起抵制,终迫使取缔了该管辖制度,由科布多与阿勒泰办事长官即大巨帕勒塔王掌管,从此帕勒塔王驻承化寺(今阿勒泰市)统管阿科区域。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满清王朝衰落崩溃。1912年沙皇俄国策划外蒙军占领科布多,此时科布多活佛达木、加木萨辅哗变,向科烈吾拉斯台办事处宣布独立、成立所谓科布多可汗蒙古园。同时沙俄,外蒙军虎视眈眈威胁着阿勒泰。为抵御外敌侵略行经,从乌鲁木齐由姓马的率兵,从伊犁姓魏的带兵出发,合并有两千人,及时赶到承化才保住了阿勒泰。这一次事件后,北京政府和沙俄使馆于1913年签订了《对中俄原界约的补充协定》即割让科布多归外蒙古的不平等条约。从此科布多分离了阿勒泰地区,隶属外蒙。阿勒泰直属中央政府。

1918年北洋政府决定阿勒泰改为新疆省管辖。从乌市委派周学道尹,实行地、县行政机制。

1926年清河设治局,县址驻于布勒根河畔。当时阿勒泰东北方边境由哈那皮亚贝子负责。有一个营的兵执行边防巡逻。没有固定的边防哨所。在从后的1929年-1933年查干郭勒边界的科克玉依有马大人率领边防士兵守卫。

1933年东干骚乱,四月初承化行政长魏镇国率部逃走。承化被呼称“总指挥”的东干马如龙掌管。这时马大人驻扎的查干郭勒科克玉依由葛子马来亚带领的20来名东干占领。并欺压当地牧民。1934年夏热甫汗督统获悉后,立即派兵,由沙买多拉、叶斯克加依带30名兵力,其中就有名叫塔克什肯的战士,赶抵查干郭勒。葛子马来亚一伙逃往北塔山。他们在查干郭勒守边一直到1935年。后来领导马买都拉调红山嘴哨所,由热斯别克、胡斯别克接替。

我国阿勒泰以北,1936年以前因没有正式边界线界标。科布多与阿勒泰之间多次发生边境冲突。外蒙军侵入到塔克什肯山头以北的木恩吉克山头,制造边境争端。1936年4月外蒙有300名士兵到边境喀喇巴什克,强迫在吾什库勒、喀喇巴什克、喀腾敖包等地的青格勒牧民反迁,并将布勒根边防战士哈马太、于斯甫江、塔克什肯等抓走做人质。当时布勒跟边防站只有35名战士,无法与他们对抗。边防站领导热斯别克(哈巴河人)、居塔、别尕岱(哈巴河人)向承化派人通报,要求救援。夏热甫汗当即出兵支援。援兵到后,在首领居马尔特带领下也抓获外蒙9个人(居马尔特1942年死于盛世才狱中。妻小1956年迁居苏联)。并在喀喇巴什克托列部落的古牧地支起毡房,邀请蒙方对话谈判。蒙方应邀由巴特索仁达尔合带五人来。阿方代表由夏热甫汗指派承化警察局局长居马尔特和居塔、赛依特等三人去参加。谈判进行到第三天双方争论非常激烈,形不成共同意见。阿方代表作为历史依据提出,1929年在马依恒塔斯因边境争端发生武装冲突。外蒙军与我方守边的马大人的士兵发生交火。在这场交战中马大人的士兵打死俄罗斯士兵班克扎尼和蒙古兵头领沙拉达尔合,尸体留在我国领土里。后作为标志性物证埋葬在边界线什力克的等事实,据理力争。最终蒙方服输,经打电报请示蒙古国主席索依巴森同意调和。归还了被蒙军侵占的乌什力克、喀喇巴什克、喀腾敖包等地,谈判第五天双方边界线基本确定。双方交换了被抓人员,握手和好。谈判中青格勒本地人加合斯拜始终担任通事。此人精通蒙古语,有一定的文化。协定由参加谈判的警察局局长居马尔特起草。用蒙、哈两种文字准备。参加谈判的双方人员签名。从此这条国界线正式成了中蒙边界线。

1962年两国对边界专门勘查做了个别调整。但主要还是以上述的协定为准建立了国界界标。

1936年4月把布勒根河上游边界的山坡(现塔克什肯口岸)定为哨所驻址地。有战士塔克什肯、江丕依斯和阿合太等轮流站哨。当地人见塔克什肯常年坚持在这站哨。就把有这座哨所的山坡称谓“塔克什肯坡”。2002年《法制杂志》第五期由那波挺所译的哈文版发表陈卫红一篇文章中提到:塔克什肯是一名哈萨克族战士,1938年以前就同一群战士一起守防布勒根河口。当年冬天特别冷,气温降到零下45℃,他守卫祖国领土服役多年,常带领其他边防战士克服边界线上的种种困难,不怕天寒地冻,每次都能圆满完成守边任务。他去世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劳,把这块地命名为塔克什肯。可以看出,该文章是从海关史记中摘载的,是铁的事实。

塔克什肯是何许人也?他是怎么到布勒根边防服役的?原籍在哪?他的后裔和命运又如何呢?其父亲江丕依斯属齐巴尔阿依格尔部落中贺加别尔根家族人。膝下有7个儿子:马德拜、马合什、沙德克、塔克什肯、哈布多拉、阿依达汗、沙都。塔克什肯排行老四。于1912年生于哈巴河河谷地带喀喇吾特克勒。1983年在木垒县包斯坦乡去世。

1934年夏热甫汗在哈巴河招兵。阔克乃台吉管辖的齐巴阿依格尔部落当兵的有:马哈太·齐巴尔,扎合木·沙亚,胡散·阿合买提,赛依提·阿合木,依西·马买吐拉和顶替堂兄当兵的塔克什肯。是年四月在买买吐拉·叶斯克拜(1896年—1981年)带领下抵达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布勒根哨所服役。1936年-1937年同塔克什肯一起守边的居塔·别格岱(1905年-1993年)在1986年的一次记述中称:青河县布勒根哨所的人员轮流换防多少次,但就是塔克什肯未动。为此在1937年还授予勋章一枚。

1941年伊始,哨所领导买买多拉、居马尔特、热斯别克等先后被盛世才逮捕入狱。哨所无人问津。当时情境越发激起了青河县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反抗情绪。

在哨所服役的塔克什肯与当地居民巴勒塔拜的女儿江恩勒结婚,已成家立业。而且参加了反对国民党暴政的游击战争。

1944年2月27日,蒙古国领袖索依巴勒森,人民军将军多尔吉到布勒根边界马依塔斯,为援助起义人民,同乌斯满签订有关条约。为支援富蕴、青河人民的解放斗争。用车运来大量的轻重武器弹药。堆在布勒根边界露地。周围拉了铁丝网,上盖帆布。由塔克什肯在内的一个班的兵守护着。塔克什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分昼夜,尽责尽力完成交办的任务,1946年授予“忠诚”勋章一枚。

1947年秋天,乌斯满背叛“三区”革命,投到国民党怀抱。将青河县牧民群众裹胁迁往哈密、巴里坤,塔克什肯随公婆家迁移到木垒县定居下来,无力搬回哈巴河原籍。

塔克什肯膝下有女儿:再尼什·库勒巴克,长子吐合塔吾拜,次子哈木扎,孙子有哈帕尔。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塔克什肯也受到了冲击。遗憾的是在守卫国土立功授予的勋章在“文革”中别人抄去丢失。落实政策后,他想着原籍哈巴河,多么想回来看望一次故乡。但是命运未能使他如愿以偿。80年代初,谢世而去,享年70岁。

作为多年守边战士塔克什肯的见证,人们以他名字命名这块边境土地。90年代初成为向外开放的口岸,现已变成塔克什肯小镇。这位为守国土献青春,立汗马功劳的爱国战士只限于呼其名而已吗?这使人有几许歉意感,国泰民安的今天,作为子孙,为不忘过去,感慨之余使人产生企盼有关领导能否在其服役的边境为其立个纪念碑,以安慰其在天之灵和教育后人的思缕。

作者:哈巴河县信访局退休干部:艾别 ·哈力

白山泽(撒拉族)

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张照志1 张涛2 刘永团2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601;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新疆阿勒泰地区位置偏远,地广人稀,交通落后,经济欠发达,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该地区处于世界著名的阿尔泰成矿带上,矿业是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针对地区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地区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阿勒泰地区;矿业;循环经济

阿勒泰地区地处我国最北端,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接壤,边境线长1205公里。该地区位于哈-中-蒙世界级有色金属成矿带中段,地跨阿尔泰和准噶尔两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阿勒泰地区地广人稀,矿产资源和畜牧业资源丰富,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矿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矿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不断增加,2007年矿业产值36.4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1.4亿元的70.88%。目前,阿勒泰地区的矿业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

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种类以及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具有“带状集中分布,三大、三多、一强”的特点。

1.“带状集中分布”——阿勒泰地区重要矿产地沿地质构造带集中分布。根据阿尔泰重点成矿区带成矿规律分析,阿勒泰地区各类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成带状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并严格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如:稀有金属矿床沿青河-哈龙稀有金属矿带分布,分段集中形成了以可可托海、柯鲁木特、大小哈拉苏等稀有金属矿集区;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沿克兰晚古生代弧盆带和额尔齐斯挤压带分布,形成以阿舍勒盆地为中心的金铜锌多金属矿集区、阿勒泰盆地为中心的金铁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麦兹盆地为中心的铁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萨尔布拉克-喀拉通克为中心的铜镍金铁矿集区,矿床的集中分布及规模开发利用为矿业特区的建设提供了资源基础。

2.“三大”——矿产资源预测量大、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规模大。在目前已探明储量的51个矿种中,铍、钾长石、云母3个矿种的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铍、长石、云母、镍、铯、锂、铂、钯、铋、钽、锑、铌12个矿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目前,该地区有全国最大的稀有金属矿——可可托海稀有矿,全疆最大的铁矿——蒙库铁矿,全疆最大的铜矿——阿舍勒铜矿,全疆最大的镍矿——喀拉通克铜镍矿,全疆最大的铅锌矿——可可塔勒铅锌矿,全疆最大的钼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等。

3.“三多”——优势资源多、富矿多、共伴生矿多。阿勒泰地区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在全疆具有相对优势,优势矿种铜、镍、铅、锌、钼等资源储量占全疆的70%、27%、53%、55%和94%;贵金属金、银、铂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疆的40%、93%、100%;铁矿资源占全疆的28%;稀有金属占全疆的100%;长石、白云母占全疆的99%。全地区以大中型矿床居多,其中大中型矿床114个,占评价矿床的一半以上,富矿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矿床中,在铁矿中,富矿占41%以上;铜矿中,富矿占81.8%,喀拉通克同镍矿、阿舍勒铜矿等,其品位之高全国罕见。富矿多,空间上的集中度高,易开发利用。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共伴生矿多,如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区为铜锌金矿共伴生矿,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区为铜钼伴生矿,阿勒泰市铁木尔特铅锌矿区为铅锌矿共生等。

4.“一强”——优势矿种的资源地位强。铁、铜、镍、铅锌等优势矿产属国家短缺的大宗支柱性矿产,这些矿产的开发利用将有效缓解国家对大宗紧缺的矿产品需求矛盾。

(三)阿勒泰地区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2008年底,该地区已发现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4大类94个矿种,经不同程度普查和勘探的有51种,矿产地千余处,矿床227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14个。探明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铍、白云母等12种。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和特种非金属(含宝玉石)产地。截至2008年底,本地区有矿山122个,其中大型矿山2家,中型企业4家,小型企业68家,小矿48家,从业人员10959人,年产矿石量859.44万吨,矿业总产值36.61亿元,占全地区生产总值54.48亿元的67.20%。在矿业产值中黑色金属矿产产值9.6亿元,占地区矿业产值的26.22%;有色金属矿产产值25.21亿元,占地区矿业产值的68.86%,贵金属产值0.75亿元,占地区矿业产值的2.05%;稀有金属产值0.12亿元,占矿业产值的0.33%。

在阿勒泰地区已开发的46种矿产资源中,主要以铁、铜、锌、铅、锡、镍、金和稀有金属为主,这几种金属2008年产值共35.70亿元,占该地区总产值的97.49%;年产矿石量634.3万吨,占总量的73.80%;从业人员8890人,占总量的81.12%。

二、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大部分矿石没有经过加工直接销往外地。据统计,阿勒泰地区2008年年产矿石量859.44万吨,但是90%以上的矿石没有经过加工或简单加工而运往其他地区,其中,每年约有250万吨铁精粉销往乌鲁木齐,35万吨铜精粉运往甘肃进行深加工。其他铅锌矿、镍矿都销往外地。原矿石的运出不但没给当地带来应有的经济价值,而且消耗了资源。不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矿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大。目前,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矿业开发带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矿业的要求依赖度太高,而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若干年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枯竭后,将对地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对矿产资源的过分依赖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缺乏地质人才和专业的管理人才。阿勒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不易吸收矿业和高科技人才,现有矿业方面的科技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矿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地质勘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要求在地勘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这更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

4.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气候寒冷,植物生产速度非常慢,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非常困难。阿勒泰地区的矿产资源多分布于草原地区,矿山的开采对资源环境的破坏非常大。目前,阿勒泰地区由于矿产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另外,对水资源和大气的污染也很严重,一些地区出现大面积疏干漏斗及土地沙化,使很多地方本来紧缺的水资源更加紧缺。一些冶炼厂附近的植物由于长期受空气中超标的SO2等有毒气体的污染,也逐渐死亡。

三、阿勒泰地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1.建立矿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编制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中循环和小循环经济协调发展,中循环是在工业集中地区,在矿业园区内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小循环是企业层面的循环,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先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加强废物的综合利用,逐步发展到园区的循环组合,即从小循环到中循环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阿勒泰地区内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绿色矿业经济。

2.延长产业链,发展矿业深加工。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拥有高新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以组建采、选、冶、科、工、贸一条龙,勘查开发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进行矿产品深加工为目标,开发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特色矿产品并形成优势,可针对目前该地区铁矿和铜矿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引进铁矿和铜矿深加工。

3.充分利用自身边境优势,引进国外资源。阿勒泰地区与蒙哈俄3国陆路相接,拥有总长1175公里的陆地边境线。目前,已拥有对蒙古的红山嘴和塔克什肯口岸,对哈萨克斯坦的吉木乃和阿黑吐拜克四个一类口岸,已成为全疆乃至全国拥有口岸最多的地区。而且,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国都是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蒙古有阿勒泰地区发展矿业经济所需要的铁、铜、煤,哈萨克斯坦有石油、天然气、铁和金;阿勒泰地区可充分发挥边境优势,利用与这两个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充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为给地区的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服务。

四、阿勒泰地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编制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地区矿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在矿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有积极的作用。编制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指导当地矿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进矿业深加工,实现资源优势转化。阿勒泰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一直处于原材料开采阶段,没有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人均收入仍比较低,所以要加快推进矿业的深加工,以发展优势矿产资源深加工为突破点,促进产业转换升级,延长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的就地加工、就地转化、就地增值,实现矿业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的大矿业集团,让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来整合地区有限的矿产资源,发挥其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地区工业整体实力。

3.发挥口岸优势,开展境外合作战略。阿勒泰地区拥有对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4个对外口岸,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这3个国家和阿勒泰地区同处于阿尔泰成矿带上,矿产资源丰富,因此应抓紧制定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利用周边国家资源的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地区之间的矿产资源合作利用,实现与周边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突破,力争将阿勒泰地区建成国家西部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战略基地和窗口。

4.做好矿产资源规划,合理开发和配置资源。规划是“龙头”,2008年底,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已颁布实施,各省市的矿产资源规划也在编制过程中,地区也应该根据全国和自治区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积极编制矿产资源规划,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矿产资源配置,在矿产资源规划中,应对限制勘查开发区和限制开采的矿种原则上不予勘查开发,也就是说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予批准立项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

5.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产品结构调整。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矿产品精深加工为目标,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矿产品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精深加工矿产品。要针对阿勒泰地区铁、铜、铅锌、镍和金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整顿这些行业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将资源集中到少数大型企业手中,集中力量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傅鸣珂.2004.矿产资源领域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土资源,(5):4-6.

郭敏,胡四春,刘新海.2007.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产保护与利用,(3):1-5.

李昕,董德明等.2006.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实例研究.地理科学,(4):409-413

王永生,蔡永青.2002.循环经济——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源与矿业,(5):103-105.

徐水太,李仲学,谢英亮.2008.江西省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对策.黄金,(2):1-4.

原振雷,邱斌,宋文杰.2009.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循环经济——以河南省为例.资源与产业,(3):79-81.

区位区情特殊性

一、高寒多灾,气候多变,地貌复杂多样

阿勒泰地区地处中国的西北部,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寒冷气候,年均气温 3 ~4℃。阿勒泰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部分地区处在高山、高原地带,气候寒冷,冬季较长,极端天气频繁, “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009 年入冬以来,阿勒泰地区连续遭受雪灾,遭遇 60 年一遇特大雪灾,大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 1. 3 ~1. 8 m,最低温度达到 -40℃以下,连续的强降雪和强降温给全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经受巨大考验。截至 2010 年 1 月25 日 10 时,新疆北部地区的强降雪寒潮天气已经导致了 141. 73 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13 人,其中阿勒泰地区 9 人。

区内有两大山系,北为跨国分布的阿尔泰山,为山地地貌区,呈西北-东南走向,其中段的南坡位于阿勒泰地区境内,北段、南端及中段的北坡在俄罗斯、蒙古境内。阿勒泰地区境内的山体位于地区北部和东北部,南为准噶尔盆地的北缘,面积 3. 86 万 km2,其主峰友谊峰海拔高 4 374 m,为区内最高峰; 南为准噶尔界山—萨吾尔山,主峰为海拔3 875 m 的木斯套山 ( 意为 “冰山”) ,以发育现代冰川而闻名,南为准噶尔盆地北部荒漠、高山、冰川、山前平原。山地、盆地、谷地、沙漠等构成了本地区复杂而独特的地貌景观。

二、地处遥远西北边疆,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地区

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新疆北端,东部与蒙古接壤,西部、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交界。边境线长 1 175 km,占新疆边境线总长的 21. 2%,既是新疆拥有边境线较长、接壤国家较多的地区,又是我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地区,边境线长 54. 57 km。沿 216 国道线距乌鲁木齐市近700 km,空中航线约400 km。距首都北京 4 000 多千米,位于我国版图 “雄鸡尾翎”处。

全地区东西相距 402 km,南北纵距 464 km。地区辖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青河县和吉木乃县 6 县 1 市 ( 图 2-3) ,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0 个团场。

阿勒泰地区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区,主要由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 36 个民族构成。是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2008 年末,全地区总人口 65. 17 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 32. 65 万人,占总人口的 50. 10%。少数民族人口37. 91 万人,占总人口的 58. 16% ,其中哈萨克族人口最多,有 33. 41 万人,占总人口的51. 26% ,汉族人口 27. 26 万人,占总人口 41. 83% ,其他少数民族人口 4. 5 万人,占总人口 6. 91% ( 图 2-4) 。

图 2-3 阿勒泰地区各县 ( 市) 及口岸分布简图

图 2-4 2008 年度阿勒泰地区各民族人口构成

从阿勒泰地区 1963 ~ 2008 年各主要民族人口变化看,汉族增幅最快,年均增幅达到3. 92% ; 哈萨克族人口增长速度次之,年均增幅 3. 1% ; 维吾尔族和回族人口有增长,但增幅较小。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更优惠的计划生育政策,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逐年降低的死亡率是哈萨克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最近,地区实施的牧民定居工程也是造福哈萨克族牧民的民生工程,对其人口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历史上看,汉族人口增幅快的原因是内地支援新疆迁入人口所致,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等,汉族人口于1967 ~ 1983 年期间曾一度超过了哈萨克族人口 ( 图2-5) 。

图 2-5 1963 ~2007 年阿勒泰地区主要民族人口变化( 据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局,2008)1989 ~ 1998 年人口为推测数

2008 年地区仍然有 70. 8% 的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靠天养畜的传统游牧生活。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被羊群的生长规律所控制,从而造成大部分牧民生活困难,就医教育难以保障。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居民民风淳朴,哈萨克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有些牧民仍保留着萨满教的传统风俗。在矿业特区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利益,要符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

三、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由于地理、历史、自然条件及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原因,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一直不太理想,总体经济实力落后于自治区先进地州,也远远落后于发达省区的地市。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 一) 相比东部、东北、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

1. 新疆

200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 GDP) 达 4 203. 41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11. 0%,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为便于分析,我们从西部、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选取 14 个省区与新疆就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 ( 表 2-3) 。

表 2-3 2008 年新疆与西部、东部、东北、中部地区部分省区经济指标对比

资料来源: 2008 年度各省统计公报,http: / /www. stats. gov. cn/tjgb/,国家统计局。

1) 与西部地区其他省区相比: 从 GDP 绝对量来看,新疆排在内蒙古、广西和陕西3 省区之后,超过了甘肃、西藏、贵州 3 省区; 人均 GDP 除低于内蒙古外,均高于甘肃、西藏等 5 省区。新疆人均 GDP 在西部地区的排名比较靠前。新疆在西部地区发展中处于上游水平。

2) 与东部地区相比: 浙江、江苏和山东 3 省的 GDP 分别为新疆的 5. 11 倍、7. 14 倍和 7. 39 倍,显示新疆与东部省区 GDP 的差距非常大。从人均 GDP 来看,三省分别是新疆的 2. 13 倍、1. 98 倍和 1. 67 倍,尽管有一定的差距,但新疆与东部省份在人均 GDP 上的差距比 GDP 上的要小。

3) 与东北地区相比: 辽宁、黑龙江、吉林 3 省的 GDP 分别是新疆的 3. 20 倍、1. 53倍和 1. 98 倍。从人均 GDP 来看,三省分别是新疆的 1. 58 倍、1. 19 倍和 1. 10 倍,尽管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新疆的人均 GDP 基本与吉林省持平,且具有赶超东北三省的潜力。

4) 与中部地区相比: 湖北和河南 2 省的 GDP 分别是新疆的 2. 70 倍和 4. 38 倍,新疆与中部地区这两个省的差距较大。从人均 GDP 看,两省分别是新疆的 1. 01 倍和 0. 99 倍,基本上不存在差距,可见,新疆人均 GDP 已经接近中部地区的省份。

新疆的 GDP 已连续 6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虽然 GDP 总量在西部地区占优势,但相比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差距还较大,但就人均 GDP 而言,其在西部地区占优势,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而与中部和东北地区基本持平。

2. 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的最北端,由于区位、气候、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比较落后,2008 年,阿勒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和进出口总额 5 个主要经济指标,在新疆全区 15 个地、州、市中位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大约在 9 ~13 位之间。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8 052. 79 元,为自治区平均数的 83. 30%,位居全区第 9 位,仅为第一位克拉玛依市的 7. 45%,是乌鲁木齐市的 41. 78%。地方财政收入 10 亿元,占自治区的 2. 59%,位居第 10 位,是第一位乌鲁木齐市的 7. 63% ( 表 2-4) 。可见,阿勒泰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在自治区的 15 个地、州、市中居于中等偏下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重。

( 二) 阿勒泰地区各县 ( 市) 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阿勒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各县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主要为资源性产业,部分为旅游业。2008 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产值占 48. 06%,其中工业产值占37. 95% 。各县 ( 市)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随着工业增加值的变化呈逐渐拉大的趋势,7 县 ( 市)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 表 2-5) 。

从国内生产总值看,2008 年 7 县 ( 市) 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富蕴县与最低的吉木乃县相比,前者是后者的近 12 倍,一般都在 2 ~6 倍之间,各县 ( 市) 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非常大。各县 ( 市)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在 1. 3 ~4. 94 之间,多数在 1. 3 ~2. 4 倍之间,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有降低的趋势。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来看,2008 年最高的富蕴县是吉木乃县的近 22 倍,哈巴河县是吉木乃县的 12 倍,一般在 2 ~ 6 倍之间,说明矿业大县对地区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很大,这种差距是由工矿业对各县 ( 市) 的财政贡献率不同而造成的。从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看,这种差距更大。

随着矿业特区的建立这种差距将会逐步减小,主要原因是矿业特区最大的受益者是矿业县 ( 市) ,但这也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让有条件优先发展的县市率先发展,而后带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县 ( 市) 。主要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大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县 ( 市) 援助,帮助其发展工矿业,提升工业化水平,从而促进阿勒泰地区各县 ( 市) 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 三)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的最北端,地形地貌复杂,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第一条铁路———奎北铁路于 2009 年 10 月建成,当地的生活成本比较高,区内乡村道路规划建设缓慢,矿山资源路建设相对滞后。阿勒泰市—红山嘴口岸道路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进度,并且要加大对该道路山区部分道路沿线崩滑流的综合治理。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没有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的分布集中在三大水系,由于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还不完善,使得远离水源的地区存在缺水的现象,需举全地区之力进行建设,同时还应加快国电引进进程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矿业特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地处边境,陆地边境线长,口岸经济快速发展

阿勒泰地区与俄、哈、蒙3 国陆路相接,拥有总长1 175km 的陆地边境线。198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放对蒙古红山嘴和塔克什肯口岸,对哈萨克斯坦吉木乃和阿黑吐别克四个一类口岸 ( 见图2-3) ,阿勒泰地区成为新疆乃至全国拥有口岸最多的地区,因此,为阿勒泰地区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带来巨大的潜力。矿业特区建设所需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可通过红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口岸进入阿勒泰地区,口岸的建设和发展对矿业特区的建设意义重大。下面主要对红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 3 个口岸进行简介。

表2-4 2008 年新疆各地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资料来源: 阿勒泰地区统计局编,2009 年度阿勒泰地区领导干部手册,2009。

表2-5 2008 年新疆阿勒泰地区7 县( 市) 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资料来源: 阿勒泰地区统计局编,2009 年度阿勒泰地区领导干部手册,2009。

( 一) 塔克什肯口岸

位于青河县境内,历史上中蒙贸易通道。地处东经 90°48',北纬 46°11'。距青河县县城 90 km,距阿勒泰市 380 km,距乌鲁木齐市 510 km。对面与蒙古科布多省接壤,目前是西北第一大对蒙古开放的口岸,有望实现对蒙古长年开关和对第三国开放。该口岸交通发达,有国道 216 线和省道 320 线连接; 通讯便利,移动、联通、电信均设立服务点,方便接入互联网。口岸设有边防检查站、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海关及其他查验单位,机构健全,通关条件良好。与塔克什肯口岸相对的蒙古雅仁特口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通关条件也较好。

( 二) 吉木乃口岸

位于吉木乃县境内,历史上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通商要道。地处东经 85°43',北纬47°33',距吉木乃县城 24 km,距阿勒泰市 198 km,距乌鲁木齐 650 km。对应口岸为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迈哈布奇盖口岸,是目前西北第三大对哈开放的口岸。吉木乃口岸交通便利,县城内有主要公路干线四条,其中一条国道,两条省道,一条国际道路。口岸的开放,拉动了阿勒泰经济的发展和中哈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为实施东联西出战略,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建设提供了保障。

( 三) 红山嘴口岸

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历史上是中蒙贸易通道。地处东经88°55',北纬48°51',距福海县城 240km,距阿勒泰市192km,距乌鲁木齐896km,至中蒙边界线2km。东与蒙古巴彦乌列盖省接壤,距其省会乌列盖市 180 km,从红山嘴出境至蒙古雅仁特口岸 12 km。1991 年 6 月 24 日,中蒙两国政府同意开放红山嘴口岸。1992 年 7 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正式开通。

口岸经济目前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青河、吉木乃、福海、哈巴河均在加强口岸建设力度,修编口岸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培育口岸经济,有望将口岸经济打造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 年中蒙边境旅游的开始,成为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 “亮点”。

五、兵地共建共融,互利共赢,和谐发展

1949 年 9 月 25 日新疆和平解放,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尔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兵团的建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维护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特别是新形势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和最大民生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目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位于新疆西北部的阿勒泰和塔城两地区,总面积 4 137. 3 km2,185 团、186 团、青河农场以及 181 团 ( 夏牧场) 地处边境一线,全师固守着 250 多千米的边境线。师部北屯镇地处国道 216、省道 318、省道 319 线交汇处,距乌鲁木齐市620 km,是外联哈萨克斯坦、蒙古,内联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的交通枢纽。2009 年奎北铁路已建成通车,使北屯镇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阿勒泰地委、行署历来重视兵地共建共融,兵地融合不断深入,矿业特区的建设也应体现兵地共建的特点。土地、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可实现共享。矿产资源实现合作开发,为矿业特区内实施矿业精深加工提供物质基础。兵团管辖范围内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储量丰富,是新疆有色金属开发的重点地区。目前已发现矿产 11 大类 86 种。其中拥有远景储量 50 亿 t 的全国 10 大优质膨润土资源,开发的主要产品占据了新疆 90% 的市场,并远销区外和东欧市场。

经过两代人 40 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已建起了 8 个农牧团场和 53 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体系。全师有普通中学 16 所,职高、成教中心各一所。有电视台站 11 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 98. 27%,医疗卫生机构 45 个。全师总人口 7. 78 万人,其中职工 2. 28 万人,守卫着边境管理线 250 余千米。兵团社会事业的发展将为矿业特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兵团农十师在阿勒泰地区北屯镇,阿勒泰地委、行署历来重视兵地共建共融。兵团直属于国家管理,兵团的建设由国家进行规划,但目前阿勒泰地区矿业园区的建设把农十师的部分土地也规划在内,需要兵团和阿勒泰政府共同建设管理,在新区建设的规划组、指挥部以及各相关机构中,都有来自兵团的组成人员,兵地双方的工作人员共同为地区矿业园区的建设出谋献策。双方不仅友好合作,而且互相吸取对方的长处,使得兵地融合更为深入。

阿勒泰地区和农十师还达成共识: 地区将率先启动矿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建成地区矿业园区,充分体现了双方合作共建共赢共享的信心。阿勒泰地区的发展必须是整个区域的整体发展,包括地方,也包括兵团。只有兵地融合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发展融合经济已经是一种趋势和潮流,无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还是国内的 “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无一不体现融合经济的特点,阿勒泰地区和农十师追求的兵地融合,同样也是融合经济的一种形式。融合经济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融”,要 “合”,只有合作的双方或者多方形成了水乳交融的状态,融合经济才有发展的可能,矿业特区的建设才能完整,才能互利共赢,和谐发展。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阿勒泰地区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和区内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突出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保障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地区综合实力有了提高,民生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6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0%(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0亿元,增长4.00%;第二产业增加值76.61亿元,增长15.70%;第三产业增加值53.83亿元,增长12.40%。一、二、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19.95∶ 47.02∶ 33.03,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2010年增加了3.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2010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表明地区工业经济、特别是矿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作用在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88%。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2010年上涨5.49%,其中居民食品价格上涨12.17%,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62%。阿勒泰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21%,其中轻工业上涨9.59%,重工业10.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49%。

阿勒泰地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牧民标准化定居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1年底,累计实现牧民标准化定居1.224万户,定居5.3万人,分别占牧民总户数、总人口数的35%和36%。可见,牧民标准化定居工作任务仍很重。

全地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0%,完成矿业增加值52.07亿元,增长17.25%,占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90.39%。表明矿业经济在阿勒泰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仍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

主要矿产品及深加工产品产量,原煤10.92万吨,近6年来,首次突破10万吨,比2010年增长147.80%。铁矿石原矿量1415.06万吨,同比增长19.90%。铜精粉21.81万吨,同比增长 14.05%。高冰镍 1.14万吨,增长 55.09%。黄金 918.10千克,下降0.30%。

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37.2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70亿元,增长27.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84亿元,同比增长21.64%,其中二产完成投资60.08亿元,占总投资的47.00%。说明二产投资占了总投资的比例的近一半。人均可支配收入1.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10%;农牧民纯收入5726元,比上年增加11.44%。

地区对外贸易在出口贸易的强力推动下呈现增长态势。全年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0%。其中:进口总额329万美元,下降44.1%;出口总额8.6亿美元,增长25.80%。

全年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近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0%,实现旅游收入29.82亿元,增长26.89%。

二、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铁路

就新疆而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于2009年7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全长1776千米,同年11月4日奠基开工,预计5年后,一条新的铁路大动脉将横亘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新疆3省区。届时,它将与现有兰新铁路一道拓宽三省区资源外运通道,破解运力紧张难题,并使我国向西开放进一步提速。

2009年10月奎北铁路建成通车,福海—富蕴铁路也于2013年年底开工建设。奎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阿勒泰地区结束了无火车的历史,福海—吉木乃铁路建设目前正在设计论证中。铁路建设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活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二)公路

地区主要道路有:干线公路17条,包括国道(216、217线)2条,省道10条、专用线5条,县道37条,乡道677条,村道283条,地方专用交通道6条,公路总里程8384千米。阿勒泰地区行署所在地阿勒泰市是国道216、217线起始点,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西线701千米,东线670千米,与乌鲁木齐市航线距离450千米。

根据新疆公路网发展规划,新疆将用15年时间建设“三横二纵二环八通道”干线公路网(简称3228工程),其中涉及到阿勒泰地区的主要有四条:北屯—福海—克拉玛依—奎屯—沙滩—阿拉尔—和田段,由国道217线部分线路和新疆沙漠公路组成;阿勒泰北屯 富蕴—大黄山—乌鲁木齐与库尔勒—若羌两段,由国道216和国道218部分线路组成;北屯—乌图布拉克—和布克赛尔—铁厂沟—托里—阿拉山口 博乐段;北屯—福海—阜康段。

阿勒泰地区规划建设道路。国道217线阿勒泰—布尔津段、哈巴河—阿黑吐别克公路、哈巴河—白哈巴公路、蒙库—富蕴县等工程全面开工。北屯—阿勒泰高速公路已列入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规划。

(三)航空

阿勒泰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型飞机,交通较为方便。阿勒泰机场扩建工程,计划延长跑道400米,新建联络道一条,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可确保波音737-700以上大型客机满载起降,2009年已启动方案研究。

喀纳斯支线机场建成通航。喀纳斯机场2007年开始启用,距著名旅游胜地喀纳斯风景区68千米,与乌鲁木齐空中距离482千米,是新疆继那拉提机场之后新辟的第二个旅游支线机场。2013年喀纳斯机场可实现旅客吞吐量约22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富蕴县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推动富蕴机场迁建,尽快使乌鲁木齐—富蕴县航线复航,对加快富蕴县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巩固边防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富蕴民用机场场址拟定于科普阔拉阿根场址,位于226省道与216国道岔路口西南侧约3.5千米处,距离富蕴县城中心直线距离约21千米。机场为国内民用支线机场,项目概算投资超过4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取得总参谋部意见及预可研阶段需支持性的全部文件,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规划司、投资司已完成项目的会签工作,并于2011年11月16日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查。

2011年全地区共完成货物运输量1324.99万吨,比上年增长16.27%,完成货物周转量约22.44亿吨千米,增长16.88%,运送旅客1447万人次,增长9.36%,客运周转量近11亿人千米,增长9.6%。年末地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3.2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约2.25万辆。

(四)电力

阿勒泰地区电网是自治区一个相对独立的电网,仅实现与全疆110千伏的弱联。2006年底,全地区总装机容量14.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2.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1.8万千瓦(其中北屯火电厂1.2万千瓦,吉木乃火电厂6000千瓦),火水电比例为1∶8。风电装机0.105万千瓦,最大发电量57508万千瓦时,可承受的最大负荷12万千瓦。

地区电网由四个相对独立的电网构成,分别是阿勒泰地区电力公司电网、布尔津县电力公司电网、可可托海矿区企业自备电网和兵团农十师电网。阿勒泰地区电力公司电网,可供调度的上网总装机容量为10.07万千瓦,售电量占到全地区的52.52%,可承受最大负荷8.5万千瓦,最大发电量25500万千瓦时;布尔津县电力公司电网可供调度的装机容量1.85万千瓦,可承受最大负荷1.4万千瓦,最大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可可托海矿区企业自备电网,可供调度的水电厂装机1.9万千瓦,可承受的最大负荷1.6万千瓦,最大发电量9858万千瓦时;兵团农十师电网,装机0.67万千瓦,可承受的最大负荷5000万千瓦,最大发电量3350万千瓦时。全地区实现110千伏线路联网,线路总长663千米,东至富蕴、青河县,西至吉木乃、哈巴河县,南面与塔城地区的和丰县联网。

(五)口岸建设

在阿勒泰地区,国家已批准开放4个一类口岸,即对蒙古的塔克什肯口岸(青河县)和红山嘴口岸(阿勒泰市),对哈萨克斯坦的吉木乃口岸(吉木乃县)和阿黑吐别克口岸(哈巴河县)。随着阿勒泰地区口岸建设的不断完善,将对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矿产、旅游等资源产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

1.吉木乃口岸

位于吉木乃县境内,与哈萨克斯坦国东哈州毗邻,为双边常年开放口岸。

口岸的功能定位:是国家对哈国开放的一类通关口岸,是新疆乃至中国对中亚、欧洲贸易、仓储物流、国际旅游和以进出口落地货物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规划到2015年,口岸年均过货量80万吨,出入境人员达50万人次,进出口贸易总额25亿美元。规划至2025年,口岸过货量150万吨,出入境人员超过100万人次。

吉木乃口岸距哈方迈哈布奇盖口岸0.5千米,距斋桑县60千米,距东哈州首府乌斯卡缅市500千米,距哈国首都阿斯塔纳1300千米。吉木乃口岸是我国距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及哈俄两国东部铁路最近的口岸,比阿拉山口口岸至哈俄两国东部铁路近约500千米,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北线的重要支点。目前,吉木乃口岸已发展成为新疆对哈萨克斯坦陆路第3大口岸。吉木乃口岸为阿勒泰地区利用哈萨克斯坦斋桑湖区油气资源提供了条件。

2.塔克什肯口岸

在青河县境内,与蒙古科布多省毗邻,为双边常年开放口岸。塔克什肯口岸距蒙方雅仁特口岸25千米,距布尔干县城45千米,距科布多省会科布多市265千米,距蒙古首都乌兰巴托1733千米。

口岸的功能定位:是国家对蒙古开放的一类口岸,是中国对蒙古及俄罗斯发展双边贸易的重要窗口,是以通关服务、边境贸易、出口加工为主导的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目前,塔克什肯口岸已发展成为新疆对蒙古的第一大口岸。

塔克什肯口岸工业加工区以尽快建成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目标,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划分为矿产品进口加工、畜产品进口加工、农副产品进出口加工、建材出口加工、轻工产品组装等6个功能区,重点打造进口蒙古煤炭、铜等能源、矿产和畜产品资源深加工和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目前投资7000万元的凯禹通国际物流园和投资3500万元的鑫源商贸物流批发市场已完工,省道320线已完成改造升级。

3.红山嘴口岸

位于福海县境内,与蒙古巴彦乌列盖省毗邻,为双边季节性开放口岸。红山嘴口岸距蒙方大洋口岸12千米,距巴彦乌列盖省省会乌列盖市180千米。是面向第三国开放、与俄罗斯实现陆路通商和旅游的重点口岸。

口岸功能定位:是国家对蒙古开放的一类季节性双边通关口岸,是新疆乃至中国对蒙古、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开展大宗货物贸易交流、环阿尔泰山旅游业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以发展边境贸易、存储物流、国际旅游的重要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

4.阿黑吐别克口岸

位于哈巴河县境内,与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毗邻。1992年阿黑吐别克口岸开放,允许中哈两国人员、交通工具和货物通行,1998年实现临时过货。

口岸功能定位: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哈萨克斯坦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

5.规划建设的喀纳斯口岸

规划选址在布尔津县境内。2009年10月,《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提出,要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领域合作,决定东西两线天然气管道同步启动,并于2014年至2015年供气。两国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为开通对俄的喀纳斯口岸,开辟我国引进俄罗斯能源、矿产和木材等资源的北向战略通道奠定了基础。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 “稳疆兴疆,固边富民”战略机遇,以及新时期党中央支持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大好机遇,提出了 “立足国内,拓展国外,延伸产业,持续发展”十六字方针,大力实施 “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及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勘查与开发并举,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深度加工,从而加快矿产资源优势向矿业经济优势转变,加速矿产资源大区向矿产资源强区的转变。在阿勒泰矿业特区内建立功能明确的矿业园区及分工明确的工业园区,产生产业集聚效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加强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的国际合作,通过矿业特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二、基本原则

围绕特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立足阿勒泰地区实际情况,面向世界、面向新疆,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强矿业国家间合作,矿业开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一)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

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具有 “带状集中分布,三多、一低三大、一强”的特点; 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水资源丰富,时空分布不均,要加强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 阿勒泰地区草场与畜牧资源丰富,加强监管、逐步规范后,畜牧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陆地边境线长,口岸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阿勒泰地区与其他五方较好的合作前景为利用周边国家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阿勒泰地处遥远西北边疆,高寒多灾,气候多变,地貌复杂多样 ,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自然生态环境脆弱,长期的矿业活动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地质灾害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矿业特区的建设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注重环境保护,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 二) 规划优先,注重实施

各类规划是矿业特区建设的前提,在特区建设中,必须以各级各类总体及专项规划为依据,根据阿勒泰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业园区及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发展等规划编制的研究,重视规划的引导作用,发挥规划的 “龙头”作用,实行规划先行,认真落实各项规划,使得矿业特区的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

( 三) 调整结构,合理布局

矿业特区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搞好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各矿业园区的矿产品深加工种类,调整矿业结构,对其矿业园区及工业园区的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加强各矿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协调好微观和宏观、近期和长远、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矿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优先顺序,为矿业特区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载体和发展平台。

( 四) 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阿勒泰地区四周与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 3 国陆路相接,周边有红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和阿黑吐别克 4 个口岸,是发展周边贸易的集散地、自治区 “东联西出”的流通要塞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园区的建设将集中发展矿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通过前面对阿勒泰地区实现矿业深加工所需的矿产资源进行供需分析,可知一部分资源如铁、铜资源比较短缺,需要从区外引入。2009 年实现了利用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蒙古煤炭、铁矿的历史性突破。加之对周边国家考察调研,得知 3 国仍有与我国加强矿业合作的愿望。因此,阿勒泰地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五) 创新科技,节约资源

加强科技攻关,注重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努力提高共伴生矿、复杂难处理矿和尾矿等矿业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在 5 大矿业园区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要大力发展科技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矿业深加工项目,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出高质量、品种多、高档次以及节能环保的产品,将矿业特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区域。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先进技术的交流,使得特区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利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 六) 完善体制,优化配置

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矿业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实现矿业特区的建设。发挥政府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明确矿业特区内各矿业园区及工业园区空间范围,并对其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同时,在矿业特区建设的不同阶段,确定地质勘查、开发利用及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实现资源时间和空间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建立适合矿业特区建设实际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开发利用体制等,并确保其顺利实行,逐步完善特区的建设。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3-02-14 13:43:17 回复

    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区,主要由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 36 个民族构成。是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2008 年末,全地区总人口 65. 17 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 32. 65 万人,占总人口的 50. 10%。少数民族人口37. 91 万人,占总人口的

    1
  • 访客 2023-02-14 04:38:22 回复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寒冷气候,年均气温 3 ~4℃。阿勒泰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部分地区处在高山、高原地带,气候寒冷,冬季较长,极端天气频繁, “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009 年入冬以来,阿勒泰地区连续遭受雪灾,遭遇

    2
  • 访客 2023-02-14 05:57:08 回复

    其立个纪念碑,以安慰其在天之灵和教育后人的思缕。作者:哈巴河县信访局退休干部:艾别 ·哈力白山泽(撒拉族)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张照志1 张涛2 刘永团2(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

    3
  • 访客 2023-02-14 12:00:46 回复

    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等,汉族人口于1967 ~ 1983 年期间曾一度超过了哈萨克族人口 ( 图2-5) 。图 2-5 1963 ~2007 年阿勒泰地区主要民

    4
  • 访客 2023-02-14 13:55:53 回复

    础设施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建成地区矿业园区,充分体现了双方合作共建共赢共享的信心。阿勒泰地区的发展必须是整个区域的整体发展,包括地方,也包括兵团。只有兵地融合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发展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