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医医院的财务副院长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3-02-24) 情感 158 5

介绍:

我想学中医综合专业,北京有招生的学校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校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中文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

英文名称: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截至2009年底,学校各类在校生总数为2326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 10660;研究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28.9%;境外学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16.6%。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6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校园活动剪影(12张)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网大教育发布的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全国各大学第51位,并在医药类院校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

编辑本段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吴建伟

校长:高思华

副校长:王庆国 徐孝 靳琦 乔延江

工会主席:魏天卯

校园风景(11张)

纪委书记:常江

党委副书记:常江 谷晓红

编辑本段学校校标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标图案由蛇、手杖、杨柳枝和心形外框组成。

标志中央“蛇与手杖”图案是国际通行的医药卫生标志。蛇象征智慧。手杖变形为针形,象征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融合。杨柳枝象征生命和吉祥,也是天然药用植物的代表,并寓意中医药人才的茁壮成长。蛇与手杖、交叉的杨柳枝分别组合成英文字母“B”和 “U”的形状,是校名中“Beijing”和“University”的缩写,突显我校的地域特征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心形外框顶部镂“BUCM”,是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的缩写。图案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红色象征阳光,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和天空。

标志的整体寓意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爱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国医药造福人类。

编辑本段校训释义

校训:“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

“勤求博采”:语出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现用以表示我校师生要做到勤奋研求,广博采搜,汇通中西,学贯古今。此4字集中讲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厚德济生”: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济生四字合而表示师生要宽厚仁爱,品德高尚,以仁术普济苍生,全面服务社会。此4字主要讲品德修养、做人、做事。

以上八字还寓含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

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中药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研究工作中率先将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

术等应用于中药学研究领域,发展了新的学科方向,取得了创新性成绩。 1 )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多数已经被评为高级学术职称,成为本领域的学术骨干;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一人,部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两人;作为国家级学术团体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四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一人,博士生研究导师三人。 2 )学术研究方面:在站或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都主持或参加了国家或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参加或主持国家“ 863 ”课题 3 项,“ 973 ”课题 3 项,科技部“攻关课题”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1 项,博士后基金 2 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5 项;申请专利 6 项,获专利授权 2 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41 篇,其中 SCI 收载 3 篇; 3 )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基 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医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复方化学筛选技术、靶向给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贡献,建成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中药制药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4 )学术交流方面: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十年来,除定期的学术沙龙外,博士后研究人员作学术报告 30 余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20 人次,会议特邀报告 10 人次。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以及教育部直属院校,担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科技产业,加强对外交流,在世界传统医学及文化教育领域进一步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历史使命。九五期间在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取得了重大的标志性成果。国家重点学科六个,局级重点学科十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三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同样是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光明而任务艰巨的客观形势。面对兄弟院校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通过"五""211"工程建设,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内涵建设、增强综合实力、突出办学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医药行业院校中体现一流水平、保持首善地位,才能真正发挥国家重点中医药院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作出贡献。

“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中医证候学"、"方剂学基础研究"、"中医体质学"、"中西医结合病机学"、"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工程"、"中医内科学"等7个学科建设项目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针灸推拿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民族医药、中药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药管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分泌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鉴定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肝胆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内科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血液病学

教育部实验室

“中医药抗病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截止 2007年9月,学校在校研究生已达1802人,其中博士生 569人、硕士生1233人,其中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17% ,留学生研究生来自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 近30个国家。另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课程学习 647人。 20 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研究生 2403 人,其中博士 884 人、硕士 1519 人。 3 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有 69 人进站工作,已出站 47 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力量雄厚,截止 2007年9月,共有博士生导师 175 名,硕士生导师 300余名。

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教学机构

基础医学院 中药学院 针灸学院 管理学院 护理学院 人文学院 国际学院 台港澳中医学部 临床医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高职部 体育部 东方学院

职能部门

统战部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处) 校长办公室 科研与产业管理处 医疗管理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研究生院 资产仪器设备管理处 计划财务处 后勤管理处 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宣传部(新闻中心) 组织部

纪委(监察处) 审计处 人事处 教学管理处 基建规划处 保卫处 工会 团委 东校区综合管理部 廊坊校区综合管理部

医疗机构

附属东直门医院 附属东方医院 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门诊部(国医堂)

科研、产业、教学服务机构

骨伤科研究所 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 中医传统疗法研究与交流中心 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 药厂 信息中心 教育技术中心 期刊中心 图书馆 中医药博物馆 后勤服务集团 文印服务中心 教育培训中心

编辑本段研究机构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 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实验室 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7个):中医症候病理生理基础实验室 细胞与生化实验 病理学实验室 脑病实验室(东直门医院) 中药药理学实验室 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东直门医院) 中药生药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中医脑病研究室 中医脏象理论研究室

其他研究所(8个):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药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医学气功研究所 中医临床医学研究所 针灸推拿研究所 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 中医药教育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医疗服务

东直门医院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已经发展壮大成为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她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是率先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的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北京市首批列入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临床药理基地,民政部“明天计划”脑瘫患儿手术康复治疗定点医院。在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中,是培养国内外中医药人才时间最早、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重要教学基地。

东方医院简介

东方医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1999年12月开业。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中医脑病中心,全国中医急症中心和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基地。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对本市全体参保职工和退休人员,不用选择均可来就医,门诊及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只要属医保报销范围的,都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东方医院是一所特色明显、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中西医结合中医医院。医院有正、副主任医师1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00余名。医院共开放床位数620张,设有临床科室32个。

第三附属医院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前身是北京冶金医院,始建于1964年,1991年11月划归冶金工业部。是北京市定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足踝外科研究所、朝阳区肢体残疾治疗中心设在该院。2006年7月28日划转至北京中医药大学,9月15日命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7年7月17日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并相继成立脑病、骨伤国家级重点专科和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医院设有病床300余张,有普通病房、干部病房、CCU及ICU病房,全院共有医疗专业24个。我院现有正式职工380 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人(5人博士后),硕士研究生18人,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4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49人。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邮政编码:100029

编辑本段知名校友

王国强 现任卫生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啸宏 现任卫生部党组成员,卫生部副部长。

吴 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毛群安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卫生部新闻发言人。

许树强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王志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计划财务司司长

李 宁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

顾海鸥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应秋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先后任北京中医学院文献编研组、科研办公室、各家学说教研室、医史教研室主任,中医系主任兼中医基理论研究社社长。

王绵之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专家,方剂学科创始人,首届国医大师,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暨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颜正华著名中医学家,中药学专家,首届国医大师。

王玉川 上海奉贤县人。著名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是中医界最早研究《内经》理论体系、学术内涵的中医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孔光一,江苏省泰兴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精通感染性发热病的诊治,并擅长内、妇、儿科等一些常见病的治疗。

董建华 上海市青浦县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在数十年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脾胃病的辩证论治提出了“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的学术观点,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学脾胃病论治理论,对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其它系统疾病的辩证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温热病的治疗上,提出“辩治方法”等学术观点,对温热病的深入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家,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199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津区农业银行家属区有多少户

根据《新津区家属区管理办法》,新津区农业银行家属区总共有200户。每个家属区的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但不超过50平方米。所有家属区都装配有厕所、洗澡设施,且应设有通风空调等设施。

一般医院财务人员工资多少

一般医院财务人员的工资跟职称,工龄和单位效益有关。医院属于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医院财务人员的工资标准是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职称越高,工龄越长,工资就越高,除了财政拨款的工资,医院还会发绩效工资,经济效益好的医院绩效工资是很高的,有些县级医院的绩效工资发两万左右是很正常的,财务人员虽然没有医生那么多,但也不会太少的。所以能够在市普通医院做财务人员工资应该是不会低的,在当地应该属于中上水平,可以生活得比较好的。

天津市中医医院的历史沿革

1、1954年10月28日,天津市中医门诊部成立开诊,门诊部由陆观虎任主任、赵寄凡任副主任、李子峰任政治协理员,设男内科、女内科、儿科、正骨科、针灸科。

2、1955年12月18日,天津市中医医院成立,郭沫若为医院题写“天津市立中医医院”院名,副市长周叔弢剪彩。医院由陆观虎任院长,赵寄凡任副院长、李子峰任政治协理员,全院共有职工146人。男内科主任董晓初、副主任王为仁、女内科主任顾小痴、针灸科主任王文锦、正骨科主任叶希贤、儿科主任李少川、傅金茹为营养室负责人。

3、1956年,医院成立党支部,张洪波任党支部书记。

4、1956年,医院招收了第一期中医徒弟班23人(大徒弟班)。

5、1957年,医院成立肿瘤科,王文翰为学术带头人。

6、1958年8月31日,我院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7、1958年,我院承担了天津中医学院创建后的“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和临床工作。

8、1958年,我院成立“科研办公室”,由顾小痴、李少川、阮士怡组成。

9、1959年,医院正式成立护理部,沈珊君任护理部主任,下设内科、综合科、骨外眼儿科、建设路门诊部四个护理部。

10、1960年,医院成立眼科,老中医王文锦、杨伟璋、李恩生先后为科室负责人。1 962年,蔡玉友调入眼科,任科主任。

11、1960年,我院再次招收了第二期半工半读中医徒弟班24人(二徒弟班)。

12、1960年,我院受天津市公共卫生局委托组建王串场中医院。

13、1961年,外科成立,以治疗疮疡为主,由骨科专家叶希贤兼任主任。

14、1962年,医院开设便民门诊,增设竹管疗法,并在和平区成都道106号建立芒针按摩门诊部,开设60张简易病床,郝建国任行政主任,由芒针专家沈金山、按摩专家胡秀璋主持医疗工作。

15、1963年,我院承接卫生部中医中药治疗溃疡病、中医中药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绞痛、中医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肾炎、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金针拨内障术的研究等五项科研项目。

16、1963年,院长陆观虎病逝,将家中所藏珍善本医书近万册及全套红木书柜捐献给医院。

17、1965年,为贯彻毛主席“6.26指示”精神,医院派出医疗队赴河北邢台、临城等地开展医疗工作。

18、1965年,医院成立制剂室,生产出第一个院内制剂一651膏。

19、1968年,我院派遣近20名医务人员赴内蒙古落户,支援边远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20、1968年,卫生部组建援外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我院石学敏被派出,因其工作业绩突出,赢得卫生部、外交部联合表彰,被誉为“针灸大使”。

21、1969年,天津市成为中央直辖市,因天津中医学院隶属河北省教育厅,天津中医学院迁往石家庄市,我院更名为天津市中医医院。

22、1970年,天津市干部疗养院与我院合并,韩勇任医院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将干部疗养院院址与27l医院院址对调,多伦道205号(原27l医院院址)成为我院住院部。

23、1970年8月,韩景献、张庚扬、何福山、郭庆常、陈志远、曹克光、赵汝菊、刘宝山、刘殿奎、杨素荣等10名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生分配来院。

24、1972年,医院开办了中医护士班、中医班,1974年在院办校的基础上组建天津中医学校(今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刘绍臣任校长,王玉任书记,教师队伍主要由我院医药骨干组成,同时还承办了两期“西医脱产学习中医班”,培养学员234人。

25、1973年,我院针灸科在全国中医医院率先设立电生理室。

26、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我市,医院房屋倒塌,住院病床锐减,病人住院困难,我院在进行紧张的医疗救助工作外,还先后派出两支医疗队赴宁河县、宝坻区抗震救灾。

27、1976年,我院针灸急诊科成立。

28、1977年7月,由我院针灸科和内科在国内率先开设家庭病床66张,随后家庭病床经验被推广到全国。

29、1977年,我院受卫生局委托,选派刘嘉企、李光平、李兢、王兆铭具体筹建“天津中医研究所” (后划归天津中医学院)。

30、1977年11月2日,津党发74号文件批准,韩勇等筹备恢复重建天津中医学院。

31、1978年6月,天津中医学院重建,我院更名为“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2、1979年,天津中医学院获得国家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权,我院阮士怡、柴彭年等成为硕士生导师,内科开始招收硕士生。

33、1979年,为满足专病科研需要,我院与天津中医研究所联合成立病理科,乐俊曼为负责人。

34、1981年,由石学敏主持的“针剌治疗中风病(脑梗塞)的临床研究”和阮士怡主持的“益气养阴法65l丸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两项科研成果荣获天津市科协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我院文革后第一批科研获奖项目。

35、1982年,我院多伦道93号门诊楼震后重建开诊。

36、1982年,经天津市卫生局批准,我院营养室升格为营养科,傅金茹为负责人。

37、1983年底,石学敏任院长,张广庆任党委书记,提出“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团结奋斗,科技兴院”的医院发展思想。

38、1984年,天津中医学院正式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我院又有石学敏、黄文政、李少川、胡慧明、伊永禄等多位专家陆续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39、1984年,我院进一步扩大家庭病床床位数,最多时超过1000张床。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业余门诊,方便了患者就医。

40、1985年,我院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7所中医附院之一,迁址重建,鞍山西道新院址建设工程破土动工,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规划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37400余平米。

41、1985年,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医院正式开办了中专学校,先后设立了护士、中药、推拿医士专业。

42、1985年,医院成立急诊科,由针灸和内科人员组成,孙静泉任主任。同年,针灸科设立了第—间CCU病房,实现了对危重中风病人的全方位监护。

43、1986年,儿科成为中医儿科硕土研究生培养点。

44、1986年,为适应新形势需求,医院陆续增设了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科。

45、1987年,石学敏教授成为天津市中医界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

46、1988年4月11日,我院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成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47、1988年5月12日,我院宜兴埠分院正式开诊。

48、1988年,卫生部授予石学敏“全国医疗行业优秀院长”称号。

49、1988年,我院成立消化科,王文仲任主任。

50、1989年2月,石学敏院长组织各学科主任共同制定了“内涵建设规划”,为搬迁到新医院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方向。

51、1989年3月,医院引进日本产30型颅脑CT设备,并设立CT室。

52、1989年5月,我院召开了第—届中国天津针灸临床学术大会。

53、1990年12月9日,我院迁入南开区鞍山西道新址,设病床701张。

54、1991年,院领导班子提出“五专”的办院特色,即:专科、专病、专家、专技、专药。

55、199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田景福等领导出席仪式并为新院正式落成启用剪彩。

56、1991年,医院设立了针灸部、内科部、外科部(分别下设二级科室)和急症部。

57、1991年底,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省级示范中医医院”建设单位。

58、1991年,医院开设专家门诊。

59、1992年,国医心身中心成立,刘鸿玺、邵文虎任主任,开展心理疾病和男科病的诊治工作。

60、1992年,医院实行了中层干部聘任制,明确了中层干部的权利、义务,履行的职责。

61、1993年,国际康复中心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朱杰,于生龙及天津市领导聂壁初、刘晋峰为国际康复中心开业剪彩。

62、1993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针灸部成为全国中医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和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

63、1993年,医院将原制剂室扩建为杏林制药厂,地址设在天津市西青区。

64、1993年3月,医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的实施管理办法”后,专科病增加至69个。

65、1993年,医院设立电脑中心,开始实施电脑网络建设,完成七项软件的开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收到经济效益。

66、1993年建立全身CT室,建立MR室(全市第二家)解决了其他成像方法解决较为困难的问题。

67、1990年,医院加大了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改革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制度,实行评聘分开,以聘为主。

68、1992年9月,实行干部聘任制,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向一线倾斜,设立科研成果奖、特殊贡献奖、节约奖。

69、1993年,开设外宾、高干病房。

70、1993年,石学敏教授“开辟教学新途径,培养针灸新人才”的教学成果,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级一等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医学院一等奖。

71、1993年,针灸部“针灸教学基地”项目获天津中医学院二等优秀教学成果奖。耳鼻喉科刘绍武副教授的“电化教学”获天津中医学院三等优秀教学成果奖。

72、1993年,李平博士、王化良硕士获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73、1993年,我院在西青开发区建立一所拥有100张床的合作医院。在深圳成立“中深国际中医门诊部”。

74、1993年12月,我院通过天津市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委员会验收,成为天津市第一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75、1993年,针灸部开设老年病研究室,以后陆续增设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形态学、神经内分泌等实验室。

76、1993年6月,韩景献从日本京都大学成功引进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实现国内此类模型零的突破,为国内老年病病因学、治疗学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实验材料。

77、1994年,脑外科成立,主要开展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拓宽了脑中风的治疗手段。

78、1994年3月,我院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的评审验收,成为10家“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之一。

79、1994年,外事部门牵线无偿引进四台肾透析装置(价值—百多万),与日本白十字株式会社于94年5月正式建立投资工厂。

80、1994年,医院开始实行“全员合同制”,为向“聘用制”、“临时合同制”等三种用工形式过渡打下基础。

81、1995年,石学敏教授主持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与实践研究”获建国以来中医临床研究的最高奖励项目——“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

82、1995年,儿科成为卫生部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儿科临床药理基地,李少川为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1999年马融教授接任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

83、1996年,实行院内浮动工资发放管理,除国家规定每两年一次滚动涨级,院内在空档年进行院内升级,对有突出贡献的奖励涨级。实行医疗质量曝光制。

84、1996年,高干外宾病房连续三年被评为“天津市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

85、1996年,急症部成为“全国中医急症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86、1996年,针灸部成为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儿科、内科成为重点发展学科。

87、1996年,在天津市卫生系统第四界科技工作会议上石学敏、黄文政、张军平被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阮士怡获伯乐奖,陈大权被评为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

88、1996年,外事部门无偿引进国外先进仪器:人工透析机2台、中心监护仪8台、床旁监护仪20台、非观血压监护仪3台、配带彩色电视监视机的电子内窥镜l台、中心自动视野设备1台、轮椅10把,价值636.7万元。三次无偿引进仪器总价值l 535.9万元。

89、1996年,医院中专学校恢复招生。

90.1996年,成立“临床药学研究室”,并通过一级实验室验收。

91、1996年,针灸部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

92、1997年,石学敏获天津市第一届“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

93、1997年,韩景献当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94.1997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儿科成为“全国中医儿科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95、1997年,儿科在全国中医医院中率先开设新生儿病房和一日病房,既扩大了治疗病种,又方便了患者。

96、1997年,财务管理实行院内银行制,实行划价、收费一体电算化管理。完成门诊收费柜员制管理系统,填补天津市卫生系统空白。

97、1997年,医院被评为“天津市十佳医院”。

98、1997年,医院在妇科增设产科成立妇产科。

99、1998年,内科成为国家中医内科博士生培养点,黄文政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

344.2014年12月12日,我院召开中国共产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庆和、党委副书记杨清海、纪委书记李永强,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处长唐勇,我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大会党员代表共计12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出中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届委员会委员7名:吴宝新(书记)、马融(副书记)、刘玉珍(副书记)、张军平、王舒、毛静远、刘新桥;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5名:刘玉珍(纪委书记)、王洪东、常虹、高淑红、王晶。

345.2014年12月28日,为庆祝我院建院六十周年,我院在南院区隆重召开了“2014医院改革与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阮士怡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相关委办局、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全国部分中医医院领导、专家、学者共计450余人出席了会议。

北京昌平区中医院院长是谁

现 任 领 导 集 体

柏桂山 昌平区中医医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

分管医院全面管理工作。

--------------------------------------------------------------------------------

王 凤 昌平区中医医院党总支书记、行政副院长

分管医院党务、纪检、人事、行政及经济管理全

面工作。

--------------------------------------------------------------------------------

周万君 昌平区中医医院副院长

分管医院医疗、护理、科研教学、药械、病案、

防保、体检等管理工作。

--------------------------------------------------------------------------------

昌平区中医医院副院长

分管医院中医管理工作。

--------------------------------------------------------------------------------

刘进林 昌平区中医医院后勤副院长

分管医院后勤、计算机及财务全面管理工作。

--------------------------------------------------------------------------------

太原五中北面被哪个开发商

五中北院小区简介

五中北院由:山西信力达投资有限公司于1999年建成建成;楼栋总数4栋,共计房屋136户。

五中北院房价、五中北院在售房源

根据链家网调查数据显示,五中北院本网参考成交均价19017元/平,目前在售房源9套。

五中北院交通状况如何?

五中北院附近公交:3路; 4路内环; 4路外环; 13路; 25路; 801路; 814路; 838路内环; 838路外环; 865路

五中北院附近地铁:地铁2号线

五中北院周边配套

幼儿园:山西省康乐幼儿园、金贝贝幼儿园(体育西路)、童话幼儿园、公安厅幼儿园、北京和平未来连锁幼儿园(东岗分园)、朵朵幼儿园(双塔西街)、育欣幼儿园、师范幼儿园、大成第一幼儿园、山西医科大学-幼儿园

中小学:青年路小学、双西小学、双东小学、小五台小学校、太原市沙河街小学、新西小学、大营盘小学、迎泽区大南关小学、迎泽街小学、太原市迎泽区第三实验小学校

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迎泽校区)、山西医科大学(迎泽校区)、山西财经大学-夜大学部、山西老年大学税务分校、山西财经大学(北校区)-教学楼、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训中心

商场:王府井奥莱、汇都五一购物中心、贵都世纪广场、时尚富百家、美时光商业广场

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中医院、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山西现代妇产医院、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邮局:中国邮政(新建路南邮政所)、中国邮政(迎泽街邮政所)、中国邮政、中国邮政(老军营邮政所)、中国邮政(桥东街邮政所)、中国邮政、中国邮政(东岗邮政所)、中国邮政(大营盘邮政所)、中国邮政(云路街)、中国邮政(老军营西小区邮政所)

银行:招商银行(太原并州路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菜园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太原双塔东街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太原康乐街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太原大营盘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太原高新区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太原双塔西街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南城支行)、中国银行(漪汾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太原湖滨支行)

其他:贸易大楼其它停车场-出入口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3-02-24 16:16:05 回复

    洪波任党支部书记。4、1956年,医院招收了第一期中医徒弟班23人(大徒弟班)。5、1957年,医院成立肿瘤科,王文翰为学术带头人。6、1958年8月31日,我院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7、1958年,我院承担了天津中医学院创建后的“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和临床工

    1
  • 访客 2023-02-24 15:15:43 回复

    ,担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科技产业,加强对外交流,在世界传统医学及文化教育领域进一步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历史使命。九五期间在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取得了重大的标志性成果。国家重

    2
  • 访客 2023-02-24 19:17:10 回复

    料等技术等应用于中药学研究领域,发展了新的学科方向,取得了创新性成绩。 1 )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多数已经被评为高级学术职称,成为本领域的学术骨干;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一人,部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两人;作为国家级学术团体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四人

    3
  • 访客 2023-02-24 18:41:55 回复

    五项科研项目。16、1963年,院长陆观虎病逝,将家中所藏珍善本医书近万册及全套红木书柜捐献给医院。17、1965年,为贯彻毛主席“6.26指示”精神,医院派出医疗队赴河北邢台、临城等地开展医疗工作。18、1965年,医院成立制剂室,生产出第一个院内制剂一651膏。1

    4
  • 访客 2023-02-24 17:40:27 回复

    (7个):中医症候病理生理基础实验室 细胞与生化实验 病理学实验室 脑病实验室(东直门医院) 中药药理学实验室 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东直门医院) 中药生药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