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危重患者评估和观察要点有哪些?
危重病人的护理观察方法:直接观察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觉,询问。间接观察法:诊疗监护仪器,治疗仪器,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
危重病人的护理观察要点:入室前评估,入室时全身评估和观察,入室后持续性评估和观察,转运或外出检查和评估。
入室前评估:接到患者入室的通知后,了解患者来源、入室原因、基本病情、意识状态、需要准备的监护及治疗仪器等。根据病情可备物:监护仪、吸痰装置、气管插管用物、呼吸机、胸腔闭式引流用物、中心静脉置管。动脉套管置管用物等。
入室时全身评估和观察:患者进入ICU后,需即刻处理:1.保持气道畅通。2.进行有效通气。3.保持正确体位。4.建立静脉通道。5.连接多功能监护仪。6.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需即刻评估:1.生命体征状况。2.意识瞳孔变化。3.血氧饱和度。
4.肢体瘫痪程度。5.各种压力参数。6.护理措施是否有效。
入ICU 后处理危机状况:呼吸情况,循环情况,意识瞳孔,血糖情况,危急数值、出血、窒息、休克等
入室后持续性评估和观察:1.神经功能、意识瞳孔、脑血流动力、脑水肿。
2.呼吸功能、呼吸监测、胸部护理、雾化吸入、人工气道、机械通气。3.循环功能、静脉通路、CVP监测、心电监护、电解质监测、记录出入量。4.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半流质,流质。5.心理护理、环境适宜、情感支持、皮肤护理、生活支持、呼唤护理、并发症护理。
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生命体征观察,器官功能监测、内环境监测、营养状况监测。生命体征:是最基本的观察项目,是病情变化的窗口,多种病因的结果,
病情动态的监测,体现预见性变化。器官功能检查:1.神经系统:神志的变化,中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意识状态,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2.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和戒律、气道状况评估、肺与胸腔情况、影响呼吸因素、脉搏血氧饱和度、感染的征象、影像学检查。3.循环系统:心电监测,心率快慢、戒律变化等。血流动力学监测,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 、肺动脉压监测等。4.消化系统: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感染,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预防。5.血液系统:血常规变化,出凝血机制,血液系统监测指标。6.泌尿系统:尿量观察,肾功能变化,泌尿道感染。内环境监测:血乳酸,电解质测定,血气分析。营养代谢观察:肝肾功能,营养指标监测,营养的供给与吸收。
如何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该采取群体预防和个体干预的措施,及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一、血压管理
定期规范监测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应该接受脑血管评估,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根据是否有脑血管狭窄或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合理控制血压。对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早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达标。
二、血糖管理
有脑卒中/TIA病史或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必要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 体育 锻炼。2~3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可选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 7%,但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年轻、病程短及无并发症的患者,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对于老年人、有严重或频发的低血糖史以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三、血脂管理
各年龄段定期检查血脂,异常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值。首先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型决定。
伴有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根据危险分层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 1.8mmol/L或至少降低50%;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注意有无肌痛等临床症状,监测肝酶和肌酶变化。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1.推荐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根据Framingham量表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10%)个体化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2.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的二级预防,要加强科学的危险分层及分层管理(Essen评分或ABCD评分)。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外,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3.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脑出血风险,在血压控制稳定后( 150/90mmHg)应用。
五、抗凝治疗
1.对于心房颤动不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的患者,根据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估和患者意愿,结合当地医院是否具备抗凝监测条件,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如有抗凝适应证,应常规进行抗凝治疗。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新一代抗凝药物沙班类具有不用监测INR的优点。
2.对于既往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
3.对于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
六、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强调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脑卒中病程各阶段的证候动态变化遣方用药。
危重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哪些方面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
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
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
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并发症的患者,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对于老年人、有严重或频发的低血糖史以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三、血脂管理 各年龄段定期检查血脂,异常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值。首先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