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脾经的重要穴位(一)三阴交穴
什么是三阴交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三阴交穴又是脾经的穴位,所以对肝、脾、肾三经都有调理的作用。三阴交穴能够健脾祛湿、安神、调经,所以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如腹痛、腹胀、胃痛、便秘等,这些脾、胃、肠的病变。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脾经的重要穴位(一),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人体脾经的大补穴,位置如下图: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
皮炎。三阴交穴位是脾经的大补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位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从而缓解肌肤过敏症状。
三阴交穴:女性保健的万金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因为是脾经、肝经、肾经的交汇处而得名。中医认为,经常按揉三阴交穴对于脾、肝、肾都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三阴交”可以自然提亮美白,具体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地机穴(阴陵泉穴下10厘米)。
三阴交的位置:脚的内踝骨最高点上三寸,即四横指的距离。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三阴交:脚胫中部脚肚二肌健连接凹陷处。足三里:膝盖骨下三指(外侧)凹陷处。关元:脐下三指。血海:脐周包括关元在内直径六寸的地方(也叫丹田)。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侧头的隆起处。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5寸处。
脾经上的要穴(五)太白穴
太白穴:太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俞穴,五行属土,足太阴原穴。别名:大白穴。太白穴的位置: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如下图 取穴方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按揉太白治疗脾胃疾病 太白穴为脾经原吐穴,善治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消食化滞功效,主治呕吐,胃痛,腹胀,泄泻,肠鸣,便秘等脾胃疾病。
太白穴,足太阴脾经腧穴,为原穴,是该经原气所留止之处,又为土经土穴,土可生金,是治肺气虚的主要穴;也用来治疗脾虚泄泻、呕吐,食欲缺乏,身体困重疼痛之疾患。定位: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肠鸣,便秘等脾胃疾病。太白穴,足太阴脾经腧穴,为原穴,是该经原气所留止之处,又为土经土穴,土可生金,是治肺气虚的主要穴;也用来治疗脾虚泄泻、呕吐,食欲缺乏,身体困重疼痛之疾患。定位: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疗脾胃疾病 太白穴为脾经原吐穴,善治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消食化滞功效,主治呕吐,胃痛,腹胀,泄泻,肠鸣,便秘等脾胃疾病。太白穴,足太阴脾经腧穴,为原穴,是该经原气所留止之处,又为土经土穴,土可生金,是治肺气虚的主要穴;也用来治疗脾虚泄泻、呕吐,食欲缺乏
白穴。太白穴的位置: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如下图 取穴方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按揉太白治疗脾胃疾病 太白穴为脾经原吐穴,善治脾胃病,具有
接凹陷处。足三里:膝盖骨下三指(外侧)凹陷处。关元:脐下三指。血海:脐周包括关元在内直径六寸的地方(也叫丹田)。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侧头的隆起处。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